■ 詞條:
gio5 兮
gio5 e5 蟯=的。
男子が自己と同名の者を親の意を以て呼ぶ詞 (ta1 poo1 人對參家己 kang5 名的人,咧稱呼的用詞,有帶彼囉有親近、親 tshiang1、mah44 tsih32 的氣口)。
同名。
(小川尚義《臺日大辭典‧上》武陵,1993:350)
■ 重注:
1. 對同名的人的面稱。
例一:李登輝問黃昆輝講:「gio5 兮,汝當時 (tang1 si5) 欲娶 (tshua7) 孫新婦?」
這個場合講做「gio5 e9」,後字讀「輕聲」,前字免變調。
2. kang5 名。
例二:「王裕仁 (參日本昭和天皇是 gio5 兮)。」( 2009,11,20《講ka1 lo2 (2)》。案,昭和天皇嘛號做「裕仁」)
這個時陣愛講做「gio5 e5」,後字讀本調,前字有變調。
小川「=的」是表示輕聲讀「e9」,前字「蟯」陽平無變調,這是對 kang5 名的人咧當面稱呼 (例一),是對稱代名詞;準若毋是面稱,愛寫「蟯的」,兩字的中央仔未使有「=」的記號,像例二、抑是講「這位王先生,佮汝是 gio5 e5」等,這攏是他稱代名詞。《臺日大辭典》濫濫做夥,毋著;林俊育先生的線頂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綴咧翻做「giô - -ê [蟯- -的]」,參實際的用法佮讀法略仔有精差。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
〖偶的〗〈漳〉gio2 e 稱呼與自己同名的人:恁 ~ 即擺佫做代表。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53。案,音標換做TLPA是 gio5 e)
《臺日大辭典》的詞條是用偏廈腔做主體,辭典內底並無收「蟯=的」其他的音腔,這表示:
1. 可能別的音腔的所在,共款亦是相 sang5 的講法。
2. 可能別位無這句語詞,這是偏廈腔地區的特有詞。
照周先生的講法 ka1 看 khiai9,第二條較歹成立,因為箸閩南地區的某一寡所在,猶有類似的用法。合理的推測是漳州猶有保留古 (實在嘛無算古啦) 語彙,泉州話我毋知;上少,廈門話已經無這句,消失去啊,這條應該毋是周教授未曉兮、或者是落鉤去的。阿毋,敢會是漳州人學台灣話講的?這個可能性毋是無,誠 (tsiaN5) 細啦。
個人認為「蟯、偶」計是借字。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講 ka1 lo2 (3)
● 陳冠學先生用《尚書》中「度乃口、杜乃擭」參《說文》的「[度攵]」,講這三字同音;講周成王時代令彝的金文「受卿事察、令 [彳出] 同卿事寮、令及同卿事寮」的「卿事」,著是「卿士」、《說文》:「士,事也」等,證明自西周就沒有所謂的「濁上聲 (陽上)」的存在。
陳先主張:
自從有佛經及西名漢譯以後譯家開始注意到漢語聲母的問題,慢慢地便產生了所謂字母 (代表某聲母的字)。字母產生運動起於唐,定於宋。大概到了北宋時代,已有定型而完備的字母系統,我們稱為三十六母。三十六母雖名字母,並非純是聲母的全範疇,而是包含聲調在內的。三十六母是聲調與聲母同再的一套語音系統。
伊先舉「東、通、同」的「端、透、定」三母,用佛經佮西名對譯,揣無讀做 d-、dh- (d-、dh- 計是濁母) 的證據,講「定母」真正的標音應該是 t-、th- (t-、th- 攏是清母);「定母」完全是調母,是「端母」抑是「透母」的陽聲調。又因為各地送氣、無送氣無一致,勢必無法度分立兩母。像「同」有的所在讀做「東」的陽聲調,有的所在著讀「通」的陽聲調,字母家無法可施。陳先講日本的假名亦有這款的困難,in1 的カ、キ、ク、ケ、コ ……,攏是不分送氣、無送氣,著是事實上無法度分立。
了後,陳先生佫舉例欲證明除去「定」以外,三十六字母中的「群、定、澄、並、奉、從、邪、牀、禪、喻、匣」十一母實在是為著聲調而設的調母,並非真正的聲母。
(《臺語之古老與古典》,第一,民73:60-134)
這是飵晝咧反 (ping2)《新語校注》的時,hiong5 hiong5 去想著 (tioh9) 兮。緊摕冠學先兮這本書,佫簡單餾一擺。揢欲 tih8 的資料拍踮頭前。
● 一般認為《新語》的作者陸賈之學出於荀子。
《鹽鐵論‧毀學》:「李斯與包邱子俱事荀卿。」
《漢書‧楚元王交傳》:「交與申公受《詩》於浮邱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孫卿即荀卿,浮邱伯即包邱子。
《新語‧資質》:「鮑丘之德行,非不高於李斯、趙高也,然伏隱於蒿廬之下,而不錄於世,利口之臣害之也。」鮑丘即包邱子。
陸賈,楚人也,與浮丘同時相善,私淑相聞。《漢書‧藝文志》語。
(以上引自王利器《新語校注‧前言》北京中華,1997:7-8、17)
正本《新語》之文,或作「浮」,或作「包」作「鮑」,古字相通。
(王,1997:32)
劉向《孫卿書錄》:「春申君死,而孫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及韓非號韓子,又浮丘伯皆受業為名儒。」鮑、包、浮,一音之轉。
(王,1997:113)
鮑,《廣韻》薄巧切,並巧上,照音切台語讀 p-、ph-;咱有保留平聲古音調,「鮑」讀平聲,如「鮑魚」講 pau1 魚,「鮑」讀平聲。
包,《廣韻》布交切,幫肴平,照音切台語讀 p-。
浮,《廣韻》縛謀切,奉尤平,古無輕唇,上古音為「並母」,照音切台語讀 p-、ph-。
準「鮑、浮」的「並母」,若是濁聲母,安呢參清聲「幫母」的「包」著未使讀 kang5 音。
當然囉,若有人欲解說做「音近」通假、一聲之轉、傳抄訛誤 ……,嘛是在 in1 的自由。
陳先主張:
自從有佛經及西名漢譯以後譯家開始注意到漢語聲母的問題,慢慢地便產生了所謂字母 (代表某聲母的字)。字母產生運動起於唐,定於宋。大概到了北宋時代,已有定型而完備的字母系統,我們稱為三十六母。三十六母雖名字母,並非純是聲母的全範疇,而是包含聲調在內的。三十六母是聲調與聲母同再的一套語音系統。
伊先舉「東、通、同」的「端、透、定」三母,用佛經佮西名對譯,揣無讀做 d-、dh- (d-、dh- 計是濁母) 的證據,講「定母」真正的標音應該是 t-、th- (t-、th- 攏是清母);「定母」完全是調母,是「端母」抑是「透母」的陽聲調。又因為各地送氣、無送氣無一致,勢必無法度分立兩母。像「同」有的所在讀做「東」的陽聲調,有的所在著讀「通」的陽聲調,字母家無法可施。陳先講日本的假名亦有這款的困難,in1 的カ、キ、ク、ケ、コ ……,攏是不分送氣、無送氣,著是事實上無法度分立。
了後,陳先生佫舉例欲證明除去「定」以外,三十六字母中的「群、定、澄、並、奉、從、邪、牀、禪、喻、匣」十一母實在是為著聲調而設的調母,並非真正的聲母。
(《臺語之古老與古典》,第一,民73:60-134)
這是飵晝咧反 (ping2)《新語校注》的時,hiong5 hiong5 去想著 (tioh9) 兮。緊摕冠學先兮這本書,佫簡單餾一擺。揢欲 tih8 的資料拍踮頭前。
● 一般認為《新語》的作者陸賈之學出於荀子。
《鹽鐵論‧毀學》:「李斯與包邱子俱事荀卿。」
《漢書‧楚元王交傳》:「交與申公受《詩》於浮邱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孫卿即荀卿,浮邱伯即包邱子。
《新語‧資質》:「鮑丘之德行,非不高於李斯、趙高也,然伏隱於蒿廬之下,而不錄於世,利口之臣害之也。」鮑丘即包邱子。
陸賈,楚人也,與浮丘同時相善,私淑相聞。《漢書‧藝文志》語。
(以上引自王利器《新語校注‧前言》北京中華,1997:7-8、17)
正本《新語》之文,或作「浮」,或作「包」作「鮑」,古字相通。
(王,1997:32)
劉向《孫卿書錄》:「春申君死,而孫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及韓非號韓子,又浮丘伯皆受業為名儒。」鮑、包、浮,一音之轉。
(王,1997:113)
鮑,《廣韻》薄巧切,並巧上,照音切台語讀 p-、ph-;咱有保留平聲古音調,「鮑」讀平聲,如「鮑魚」講 pau1 魚,「鮑」讀平聲。
包,《廣韻》布交切,幫肴平,照音切台語讀 p-。
浮,《廣韻》縛謀切,奉尤平,古無輕唇,上古音為「並母」,照音切台語讀 p-、ph-。
準「鮑、浮」的「並母」,若是濁聲母,安呢參清聲「幫母」的「包」著未使讀 kang5 音。
當然囉,若有人欲解說做「音近」通假、一聲之轉、傳抄訛誤 ……,嘛是在 in1 的自由。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講 ka1 lo2 (2)
● 幾仔年前,台灣有一 tsam3 仔咧 siau2 苦苓講演的錄音帶。pat4 揢同窗兮借來聽,內容未啥記兮啊,印象上深兮有四項:
1. 苦苓真 gau5 講話,台語講了有夠 liu3 兮。
2. 講大學聯考國文題目有一條是咧問《陳情表》作者的阿嬤 (maN2) 幾歲過身兮?苦苓講讀大學參李密 in1 阿嬤幾歲死有啥麼 (meh4) 關係?(這條我無把握,嘛有可能是咧問講李密幾歲死阿嬤)。
3. 頭一擺聽人揢「事實上」的台語講做「su11 sit44 siong33」。
4. 苦苓自稱伊是滿州貴族的後裔,漢名是「王裕仁 (參日本昭和天皇是 gio5 兮)」,講伊本姓「金」,是台灣第二代新住民,伊家己消遣家己講伊號做「愛新覺羅裕仁」。
伊咧講台語完全無腔,著是這句「事實上」聽著礙謔礙謔 (gai7 gioh8)。
● 照正常的講法「事實上」事實上愛講「事 sit11 上」才著。
真簡單嘛,台語連讀三字的話詞,除了尾字是輕聲,頭仔兩字攏計愛變調,像:「原則上、溝通上、形式上、大體上、基本上、實際上、文化上、經濟上、世界上、都合上、臨床上、理論上、觀念上、表面上、禮貌上、面子上、心理上、政治上、立場上、歷史上 ……」等,第二字絕對無咧講本調。
台語的「隨前變調」無適用箸「事實上」這句話詞,因為無論怎讀,「上」字計無變調。sin7 sua3 請教諸位,敢有人知影:
「我叫伊」讀「gua42 kio11 i11、gua42 kio42 i44、gua42 kio42 i33」,這三種講法的意思,差別箸 toh32,我想誠久,徦 taN1 猶捎無,所以這類的話詞,我暫時無揢算是三字連讀,毋知著無 (tioh8 bo9)。
● 個人的觀察:
今仔講「事 sit44 上」的人嘛未少,真 tsiuN1 欲投票表決,無的確會去與過半數。
不過,有兩種話音的人,「事實上」的「實」絕對讀著,會變調。
1.「事實上」講「事實 siang7」的人。
2.「事實上」講「sir7 實上」的人。
是講空氣在人激兮啦,「台灣大學」講「tai11 (變調) uan11 (變調) tai11 (變調) hak44」,「台大醫院」煞講「tai11 (變調) tai33 (無變調) i33 (變調) iN33」;「中山北路」講「tiong33 san11 (變調) pak44 loo33」的人,「不三不四」煞講做「put44 sam44 (無變調) put44 su11」……。凊采啦,聽有著好。
阿我是咧想講「不四鬼」敢亦會是這囉關係,著因為「不死鬼」的「死」無讀變調,煞衍生出來的新語詞?
● 若 (naN2) 像是許極燉講兮的款,大意是因為使用拼音的關係,讀的人照本宣科,一寡話音的聲調 (自然調,毋是本調) 煞講了去與走精去。
這我亦略仔有感覺,像「比如講我欲舉例,事實上伊的老爸是校長」,正常的講法是「比如 kong44 / kong24 我欲舉例,事 sit11 上 i33 e11 老爸是校長」,未少人會講做「比如 kong42 我欲舉例,事 sit44 上 i44 e11 / 24 老爸是校長」,聽 khiai9 著是 tiau2 tiau2、瘸瘸;但是「講話」in1 又佫讀做「kong44 話」,毋是讀做「kong42 話」。新眼光電視台有真濟主持人抑是來賓,攏有這囉情形,尤其是阿啄仔、或者母語毋是台語的人,特別較濟。阿一部分神職人員咧佈道的時,嘛有這囉毛病。啊,講「毛病」略仔不敬的款,改做「情形」。
是講準若用漢字,敢著未發生這囉情形?
今仔台灣國語嘛有綴台語用「…… 的說」句型,譬喻:
「這件可以啦,穿起來滿好看的說」,台語講「這領好啦,tshing7 khiai9 足媠兮講」;毋知 in1「足媠兮講」是唸做「足媠兮 kong44 / kong24」,抑是「足媠兮 kong42」。
「就是他嘛,有夠出名的說」,台語講「著伊毋 meNh32,足有名兮講」;毋知 in1「足有名兮講」是唸做「足有名兮 kong44 / kong24」,抑是「足有名兮 kong42」。
● 閒閒無話講 ka1 lo2,心適代。絕對無存一點仔咧品並抑是剾削的用意,準若有一屑屑仔欲叫人「聞之者足以戒之」彼囉臭破布味仔,我嘛相信「言之者無罪」,這點愛聲明一下,maiN3 誤會。
1. 苦苓真 gau5 講話,台語講了有夠 liu3 兮。
2. 講大學聯考國文題目有一條是咧問《陳情表》作者的阿嬤 (maN2) 幾歲過身兮?苦苓講讀大學參李密 in1 阿嬤幾歲死有啥麼 (meh4) 關係?(這條我無把握,嘛有可能是咧問講李密幾歲死阿嬤)。
3. 頭一擺聽人揢「事實上」的台語講做「su11 sit44 siong33」。
4. 苦苓自稱伊是滿州貴族的後裔,漢名是「王裕仁 (參日本昭和天皇是 gio5 兮)」,講伊本姓「金」,是台灣第二代新住民,伊家己消遣家己講伊號做「愛新覺羅裕仁」。
伊咧講台語完全無腔,著是這句「事實上」聽著礙謔礙謔 (gai7 gioh8)。
● 照正常的講法「事實上」事實上愛講「事 sit11 上」才著。
真簡單嘛,台語連讀三字的話詞,除了尾字是輕聲,頭仔兩字攏計愛變調,像:「原則上、溝通上、形式上、大體上、基本上、實際上、文化上、經濟上、世界上、都合上、臨床上、理論上、觀念上、表面上、禮貌上、面子上、心理上、政治上、立場上、歷史上 ……」等,第二字絕對無咧講本調。
台語的「隨前變調」無適用箸「事實上」這句話詞,因為無論怎讀,「上」字計無變調。sin7 sua3 請教諸位,敢有人知影:
「我叫伊」讀「gua42 kio11 i11、gua42 kio42 i44、gua42 kio42 i33」,這三種講法的意思,差別箸 toh32,我想誠久,徦 taN1 猶捎無,所以這類的話詞,我暫時無揢算是三字連讀,毋知著無 (tioh8 bo9)。
● 個人的觀察:
今仔講「事 sit44 上」的人嘛未少,真 tsiuN1 欲投票表決,無的確會去與過半數。
不過,有兩種話音的人,「事實上」的「實」絕對讀著,會變調。
1.「事實上」講「事實 siang7」的人。
2.「事實上」講「sir7 實上」的人。
是講空氣在人激兮啦,「台灣大學」講「tai11 (變調) uan11 (變調) tai11 (變調) hak44」,「台大醫院」煞講「tai11 (變調) tai33 (無變調) i33 (變調) iN33」;「中山北路」講「tiong33 san11 (變調) pak44 loo33」的人,「不三不四」煞講做「put44 sam44 (無變調) put44 su11」……。凊采啦,聽有著好。
阿我是咧想講「不四鬼」敢亦會是這囉關係,著因為「不死鬼」的「死」無讀變調,煞衍生出來的新語詞?
● 若 (naN2) 像是許極燉講兮的款,大意是因為使用拼音的關係,讀的人照本宣科,一寡話音的聲調 (自然調,毋是本調) 煞講了去與走精去。
這我亦略仔有感覺,像「比如講我欲舉例,事實上伊的老爸是校長」,正常的講法是「比如 kong44 / kong24 我欲舉例,事 sit11 上 i33 e11 老爸是校長」,未少人會講做「比如 kong42 我欲舉例,事 sit44 上 i44 e11 / 24 老爸是校長」,聽 khiai9 著是 tiau2 tiau2、瘸瘸;但是「講話」in1 又佫讀做「kong44 話」,毋是讀做「kong42 話」。新眼光電視台有真濟主持人抑是來賓,攏有這囉情形,尤其是阿啄仔、或者母語毋是台語的人,特別較濟。阿一部分神職人員咧佈道的時,嘛有這囉毛病。啊,講「毛病」略仔不敬的款,改做「情形」。
是講準若用漢字,敢著未發生這囉情形?
今仔台灣國語嘛有綴台語用「…… 的說」句型,譬喻:
「這件可以啦,穿起來滿好看的說」,台語講「這領好啦,tshing7 khiai9 足媠兮講」;毋知 in1「足媠兮講」是唸做「足媠兮 kong44 / kong24」,抑是「足媠兮 kong42」。
「就是他嘛,有夠出名的說」,台語講「著伊毋 meNh32,足有名兮講」;毋知 in1「足有名兮講」是唸做「足有名兮 kong44 / kong24」,抑是「足有名兮 kong42」。
● 閒閒無話講 ka1 lo2,心適代。絕對無存一點仔咧品並抑是剾削的用意,準若有一屑屑仔欲叫人「聞之者足以戒之」彼囉臭破布味仔,我嘛相信「言之者無罪」,這點愛聲明一下,maiN3 誤會。
回R君--「佩」的讀音
RORO:
gau5 早。
■ 汝2009,11,16 的留言我有看著,不過,因為 J君有先早汝幾工仔 mail 與 (hoo7) 我,叫我討論一寡代誌,人講先得先後得後,我著 ui3 伊問的先寫、先發表,歹勢 hooNh4。另外一個原因,我想講這個回覆欲寫較詳細一屑仔。
箸「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05---交陪」著有講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味」男主角的名號做「聖傑 (kiet8)」,所有演員攏叫伊「聖吉 (kiet4)」,包括石峰、廖峻、楊烈,老生照常跋落戲棚骹。無獨有偶,今仔民視無線台的「娘家」,林石獅 (石英飾,in1 某是唐美雲搬兮) 有一個後生號做「林文傑」,所有的演員嘛計叫伊「文吉」。
演員的角色著是演員,伊毋是像張宗榮咧做台語傳真「說文解字」的節目,著愛較講究咧;戲劇中對白的音腔,講了若小可仔有走閃,嘛免傷要求。有台語的戲通看、有人欲搬,安呢著好。所以尾仔我佫講一句「總是,『有』較贏『無』,計較啊會完。」
阿若字書著無 kang5 喔,寫字書參做老師共款,攏是咧教人的。無毋著啦,是未像年羹堯 (?) 講的「不敬先生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hiah4 嚴重、hiah4 恐怖,這囉年代。不而過,欲好嘛是愛較斟酌一下。這是我個人的感覺,無代表穩著兮。
我了解的,「佩」台語是讀「pue7」;字書寫講嘛會使讀「pe7」,這我著未曉兮,嘛毋 pat4 聽過。不過,「佩」蒲昧切,並母隊韻合一,台語讀 pue7 讀 pe7 計有合 (hah8) 參中古漢語的對應。
我查會著的資料:
《彙音妙悟》:邊音杯母陽去,根據洪惟仁的擬音是 pue7
(洪惟仁,《「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附錄二》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1996:286)
《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卷五》:邊音檜母下去聲,同音字有「倍、焙、背」等,同韻字有「銳、衛、匯」等,讀 pue7
(謝秀嵐,高雄慶芳書局藏版,餘不詳,頁74)
《廈門音新字典》:佩 pē (佩pōe)
(甘為霖,台灣教會公報社,2006:531、559)
《台日大辭典‧下》:佩 pe7,pue7
(小川尚義,武陵,1993:769、881)
《台灣話大詞典》:佩 pē (佩pōe)
(陳修,遠流,1991:1401)
《國台雙語辭典》:佩 pue7 (文),pe7 (白)
(楊青矗,敦理,1992:43)
《台灣閩南語辭典》:佩 pue4、pe7
(董忠司,五南,2001:1056)
《當代泉州音字彙》:buê6 (pue7)、be6 (per7)
(黃晉波,線頂字典,2004)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佩 puē (pue7);俗,phuè (phue3)
(教育部,線頂字典,2005 的款?)
《閩南方言大詞典》:[佩]〈漳廈〉pue7〈泉〉pue5
(周長楫,福建人民,2006:935)
《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文,pue7、pue6 (泉);白,pe7、per6 (泉)
(林寶卿,廈門大學,2007:407)
《台文 / 華文線頂辭典》:pōe (pue7)、phòe (phue3)
(鄭良偉,線頂字典,餘不詳)
以上的讀音,無包含訓讀借字:
1. phe7,如:phe7 命 (拼命)
2. phuah8,如:phuah8 骹 (翹起腿來)
(案,有的講是「俗音」,我認為這猶有一睏仔通討論咧,毋信,汝寫「佩骹、佩衫」看有人知影汝咧講啥無,無「俗」啦。又,phuah8 骹是兩骹 sio1 phuah8,毋是蹺骹。)
並母台語會使發 p- 像「並 (~ 且)、白、部、排」,亦會使讀ph- 像「並 (比 ~)、彭、曝、浮」。
隊韻 (灰組) 合一的字台語會使讀 -ue、-e、-er,像「退 thue3、the3、ther3,賠 pue5、pe5、per5,回 hue5、he5、her5」等。
「並」是濁母,台語讀陽聲調,「昧」是去聲,所以愛讀做第七聲,未使讀第三聲。若欲講古音不分陰陽,這字「佩」並無適用,因為毋管台語抑閩南話,差不多所有的字書,計讀陽聲調,kan1 naN7 兩個例外。我認為未講一兩百年以來,逐個攏讀陽聲調的情況之下,才突然間 put4 一個陰陽不分的古音。
個人認為「佩」讀 phue3,是受台灣國語「配」的影響,這兩字國語計讀ㄆㄟˋ,毋知影台語「佩」讀音的人,著綴「配」讀 phue3:
1. 佩服、感佩、欽佩、敬佩 …… 這寡攏是書面語言,並非口語的常用詞,這按辭典收錄詞條的情形,都看會出來;國民政府來台進前的字書,攏無收這寡詞條 (案,《台日大辭典》的排序方式無好揣,雖然我看過兩遍,攏無這寡詞條,減采嘛有看落鉤)。用的時陣少,毋是古早有學漢文或者有機會接觸的多數人,自然著未曉讀。阿若較 tsiap8 咧講的字,有的新語詞,因為參國語的讀法差別較大,著較未讀毋著,比如講「數據、反正、保齡球、企管、品檢、彩色電視 ……」。
2. 著算是常用的話音,準若參國語的讀法欲kang5 欲 kang5,有時仔嘛會受影響,真濟所在、真濟人讀了會走精,包括我有時仔嘛會講:「這寡 tshuan5 (傳傳真) 好未?」
3. kan1 naN7 有兩個線頂辭典講會使讀 phue3,在我的了解,這兩個線頂詞典的編作群 / 者,90%以上計毋是受漢文教育的。
話著在人講的啦,讀毋著欲改、毋改,其實嘛未要緊,咱家己知影著好。
不過我對編寫《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的先兮,有較嚴格的看法。不重稽古、審音是今仔咱的風氣變通例,這無須要去 ka1「苛責」;但 in1 講 phue3 著是「佩」的俗音,阿將來敢未講 kiet4 是「傑」的俗音,「五」讀「芋」,「我」讀 ua2,「林」讀「麟」,「傳」讀 tshuan5、tsuan7,「產」讀 tshan2,「經紀人」讀「經濟人」、「中華民國」讀「中華明國」、「感恩」講「港恩」 …… 計嘛算著。隨宜記注,逐鄉俗之訛謬,安呢敢好?安呢敢著是 kan1 naN7「病毒音」的「帶原者」若爾?
汝想咧?
■ 汝2009,11,19 的留言,我回覆如次:
1. 我認為有路用啦,因為若毋是虎兮寫 mail hoo7 我,我毋知除了某君以外,猶有啥人咧引用這個數據,寫出來我家己做資料紀錄。
我毋是未曉講寫文章著愛鎔裁,但是我寫物件是趁拄有聽著、看著、想著,若有機會著緊寫起來。我的文章著是我的筆記,所以是想 kau9 hia9 寫 kau9 hia9,阿筆記嘛免傷仕上げ、傷要求。著是 hong7 笑三紙無驢、座較大像嘛無關係,kun1 luh8 我若爽著OK啊。
2.「勝った成績。勝れる。立勝る。抜群。傑出。抽でる。秀でる。卓絶。卓越」,這寡阿著佫翻做台語?kan1 naN7 看漢文嘛知。喔,汝嘛好心兮。
3. 頂頭講過啊,我憑頭來。
gau5 早。
■ 汝2009,11,16 的留言我有看著,不過,因為 J君有先早汝幾工仔 mail 與 (hoo7) 我,叫我討論一寡代誌,人講先得先後得後,我著 ui3 伊問的先寫、先發表,歹勢 hooNh4。另外一個原因,我想講這個回覆欲寫較詳細一屑仔。
箸「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05---交陪」著有講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味」男主角的名號做「聖傑 (kiet8)」,所有演員攏叫伊「聖吉 (kiet4)」,包括石峰、廖峻、楊烈,老生照常跋落戲棚骹。無獨有偶,今仔民視無線台的「娘家」,林石獅 (石英飾,in1 某是唐美雲搬兮) 有一個後生號做「林文傑」,所有的演員嘛計叫伊「文吉」。
演員的角色著是演員,伊毋是像張宗榮咧做台語傳真「說文解字」的節目,著愛較講究咧;戲劇中對白的音腔,講了若小可仔有走閃,嘛免傷要求。有台語的戲通看、有人欲搬,安呢著好。所以尾仔我佫講一句「總是,『有』較贏『無』,計較啊會完。」
阿若字書著無 kang5 喔,寫字書參做老師共款,攏是咧教人的。無毋著啦,是未像年羹堯 (?) 講的「不敬先生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hiah4 嚴重、hiah4 恐怖,這囉年代。不而過,欲好嘛是愛較斟酌一下。這是我個人的感覺,無代表穩著兮。
我了解的,「佩」台語是讀「pue7」;字書寫講嘛會使讀「pe7」,這我著未曉兮,嘛毋 pat4 聽過。不過,「佩」蒲昧切,並母隊韻合一,台語讀 pue7 讀 pe7 計有合 (hah8) 參中古漢語的對應。
我查會著的資料:
《彙音妙悟》:邊音杯母陽去,根據洪惟仁的擬音是 pue7
(洪惟仁,《「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附錄二》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1996:286)
《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卷五》:邊音檜母下去聲,同音字有「倍、焙、背」等,同韻字有「銳、衛、匯」等,讀 pue7
(謝秀嵐,高雄慶芳書局藏版,餘不詳,頁74)
《廈門音新字典》:佩 pē (佩pōe)
(甘為霖,台灣教會公報社,2006:531、559)
《台日大辭典‧下》:佩 pe7,pue7
(小川尚義,武陵,1993:769、881)
《台灣話大詞典》:佩 pē (佩pōe)
(陳修,遠流,1991:1401)
《國台雙語辭典》:佩 pue7 (文),pe7 (白)
(楊青矗,敦理,1992:43)
《台灣閩南語辭典》:佩 pue4、pe7
(董忠司,五南,2001:1056)
《當代泉州音字彙》:buê6 (pue7)、be6 (per7)
(黃晉波,線頂字典,2004)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佩 puē (pue7);俗,phuè (phue3)
(教育部,線頂字典,2005 的款?)
《閩南方言大詞典》:[佩]〈漳廈〉pue7〈泉〉pue5
(周長楫,福建人民,2006:935)
《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文,pue7、pue6 (泉);白,pe7、per6 (泉)
(林寶卿,廈門大學,2007:407)
《台文 / 華文線頂辭典》:pōe (pue7)、phòe (phue3)
(鄭良偉,線頂字典,餘不詳)
以上的讀音,無包含訓讀借字:
1. phe7,如:phe7 命 (拼命)
2. phuah8,如:phuah8 骹 (翹起腿來)
(案,有的講是「俗音」,我認為這猶有一睏仔通討論咧,毋信,汝寫「佩骹、佩衫」看有人知影汝咧講啥無,無「俗」啦。又,phuah8 骹是兩骹 sio1 phuah8,毋是蹺骹。)
並母台語會使發 p- 像「並 (~ 且)、白、部、排」,亦會使讀ph- 像「並 (比 ~)、彭、曝、浮」。
隊韻 (灰組) 合一的字台語會使讀 -ue、-e、-er,像「退 thue3、the3、ther3,賠 pue5、pe5、per5,回 hue5、he5、her5」等。
「並」是濁母,台語讀陽聲調,「昧」是去聲,所以愛讀做第七聲,未使讀第三聲。若欲講古音不分陰陽,這字「佩」並無適用,因為毋管台語抑閩南話,差不多所有的字書,計讀陽聲調,kan1 naN7 兩個例外。我認為未講一兩百年以來,逐個攏讀陽聲調的情況之下,才突然間 put4 一個陰陽不分的古音。
個人認為「佩」讀 phue3,是受台灣國語「配」的影響,這兩字國語計讀ㄆㄟˋ,毋知影台語「佩」讀音的人,著綴「配」讀 phue3:
1. 佩服、感佩、欽佩、敬佩 …… 這寡攏是書面語言,並非口語的常用詞,這按辭典收錄詞條的情形,都看會出來;國民政府來台進前的字書,攏無收這寡詞條 (案,《台日大辭典》的排序方式無好揣,雖然我看過兩遍,攏無這寡詞條,減采嘛有看落鉤)。用的時陣少,毋是古早有學漢文或者有機會接觸的多數人,自然著未曉讀。阿若較 tsiap8 咧講的字,有的新語詞,因為參國語的讀法差別較大,著較未讀毋著,比如講「數據、反正、保齡球、企管、品檢、彩色電視 ……」。
2. 著算是常用的話音,準若參國語的讀法欲kang5 欲 kang5,有時仔嘛會受影響,真濟所在、真濟人讀了會走精,包括我有時仔嘛會講:「這寡 tshuan5 (傳傳真) 好未?」
3. kan1 naN7 有兩個線頂辭典講會使讀 phue3,在我的了解,這兩個線頂詞典的編作群 / 者,90%以上計毋是受漢文教育的。
話著在人講的啦,讀毋著欲改、毋改,其實嘛未要緊,咱家己知影著好。
不過我對編寫《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的先兮,有較嚴格的看法。不重稽古、審音是今仔咱的風氣變通例,這無須要去 ka1「苛責」;但 in1 講 phue3 著是「佩」的俗音,阿將來敢未講 kiet4 是「傑」的俗音,「五」讀「芋」,「我」讀 ua2,「林」讀「麟」,「傳」讀 tshuan5、tsuan7,「產」讀 tshan2,「經紀人」讀「經濟人」、「中華民國」讀「中華明國」、「感恩」講「港恩」 …… 計嘛算著。隨宜記注,逐鄉俗之訛謬,安呢敢好?安呢敢著是 kan1 naN7「病毒音」的「帶原者」若爾?
汝想咧?
■ 汝2009,11,19 的留言,我回覆如次:
1. 我認為有路用啦,因為若毋是虎兮寫 mail hoo7 我,我毋知除了某君以外,猶有啥人咧引用這個數據,寫出來我家己做資料紀錄。
我毋是未曉講寫文章著愛鎔裁,但是我寫物件是趁拄有聽著、看著、想著,若有機會著緊寫起來。我的文章著是我的筆記,所以是想 kau9 hia9 寫 kau9 hia9,阿筆記嘛免傷仕上げ、傷要求。著是 hong7 笑三紙無驢、座較大像嘛無關係,kun1 luh8 我若爽著OK啊。
2.「勝った成績。勝れる。立勝る。抜群。傑出。抽でる。秀でる。卓絶。卓越」,這寡阿著佫翻做台語?kan1 naN7 看漢文嘛知。喔,汝嘛好心兮。
3. 頂頭講過啊,我憑頭來。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28---出擢
■ 箸「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17---青紅燈」內底,我提起講有一寡對母語熱心的人士,有人揢稱做「工作者」,有的揢號做「志工」。部分的先兮,啊知是無閒,抑是無注意,著若發現較奇巧或者罕咧看著的資料,啊免小過濾一下,著像 khioh4 著寶,著摕來引用。
箸頂頭彼段話的後壁,我有佫 tan7 一句:「這款的情形,以訛傳訛我是毋敢講啦,但,受影響的人,拍算嘛加減有一寡仔。」
頂禮拜土曜網友 J君報我去讀一篇文章,除了提出幾個仔問題欲參我討論以外,猶糾正我講這款的引用都毋是母語工作者的專利,教育界 (伊講學術界) 嘛有 a7。
其實,毋是講毋通引用,重點是欲引用的進前愛小過濾、小篩一下。因為,萬不一被引用的資料若有毋著,恐驚兮自安呢煞愈湠愈闊。著 mai3 講會「毋著兮變著,著兮變毋著」啦,上起碼 (khi2 ma2),現仔時的階段,會變做「是非而是」的一種「依據」。「白紙烏字」、「阮老師講兮」……,敢毋是今仔人咧論辯、相諍盤喙花的話母、工具。
網友講最近我寫咧的「大面神」,亦有與伊介紹的彼篇文章引用著,伊佫摕其中一部分被引用的話詞問我,其中有一個是「出擢」。J君講這「出擢」句話詞,應該嘛是屬所謂的「反反證」,吩咐 (huan1 hu3) 我寫兩字仔。
引用周長楫先生的文章是《明鄭清領時期臺灣閩南語的形成》,我先對 J君的問題,揀兩條 khiai3 佮逐個罔參考;其他若毋是題目傷大,著是我 m7 pat4 的,這部分著先按下。
該文的作者講:
二次大戰後的臺灣,由國民政府接管,國語政策徹底實施,使得臺灣閩南語沈潛許久,復甦後的臺灣閩南語,也有許多國語的痕跡,例如在語音方面,閩南語舌尖前不送氣濁塞音【dz】,有些已與舌尖中邊音【l】及鼻音【n】混用了,如:【dzuan²】(軟)讀為【nuan²】、【dziat8】(熱)讀為【liat8】……
實際上,dz- 讀做 l -、n- 是箸國民政府接管,實施國語政策的進前著有的現象。阿無受國民政府接管、實施國語政策的所在,嘛有這囉情形。
我親耳聽過,阮家族有八九十歲兮,有今仔欲箸兮百外歲的長輩,從來毋 pat4 講過「dz-」這個音。我摕兩個仔證據,阿無較等咧講我凊采彈彈 (tuaN7) 咧,啊有準算:
1. 台灣戰前佮戰後初期的歌曲:
《台北進行曲》,「行入蓬萊閣旗亭」純純「行入」唱「kiaN lip」
《碎心花》,「今日則知誤阮一生」嬌英「今日」唱「kiaN lit」
《黃昏城》,「出雙入對結成群」、「為著日黃昏」王福「出雙入對」唱「tsut siang lip tui」、「日黃昏」唱「lit hong hun」……。
這若欲勻仔揣、勻仔記,kan1 naN7 箸臺灣迷的78轉留聲機音樂部落格~福爾摩沙的歌謠頂頭的資料,無開幾點鐘仔敢有才調 khing5 會完?
2. 在廈門,有許多人的聲母系統中整個的缺一個 dz。凡是別人的 dz-,他們都併入 l - ……
(董同龢《廈門方言的音韻》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二十九‧上,1957:234)
3. 晉江的聲母,l / n:lio 尿、lai 來、lit 日 ……
(根據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三十,1960:792。案,無 dz-。)
個人的看法,台語無讀 dz-,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消失,著是去與時勢音 l -、n- 取代;另外一種,是自早土音著無 dz-,從足久進前著有人咧討論「上古日母歸不歸泥娘」的問題。這未使講與當時的國語政策去坐數 (tse7 siau3),阿毋,廈門參晉江咧?(案,照《閩南方言大詞典》寫的音系表,今仔泉州含廈門計無 dz- 的聲母啊。)
另外,該文的作者亦講:
任何語言中的變化,詞彙是變化最快的一項,但明鄭、清領時期臺灣閩南語「不漳不泉」的腔調形成卻較詞彙改變來得大,根據周長楫的統計,臺灣閩南語詞彙百分之九十以上和福建閩南話的詞彙是相同的,但是,他也道出臺灣閩南話與福建話(廈門話)詞彙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一個事物或概念叫法各不相同,二是有一些詞語、詞義範圍大小不同,三是臺灣閩南語接受比較多的日語外來詞。
詞彙變化是語言變化上緊的一項,這 OK。「『不漳不泉』的腔調形成卻較詞彙改變來得大」,這亦著。
但是 J君搦準是「不漳不泉」的腔調會形成詞彙的改變,這點可能伊有誤解,我小可仔解說一下。
「腔調」會改變的是「語音」,比如講:
「雲過月」,今仔自本講「hun5 ker3 gerh8」的人差不多攏改做講「hun5 kue3 gueh8」抑是「hun5 ke3 geh3」,我嘛聽過有人「改」了無好勢,講做「hun5 ke3 gueh8」。
「八月十五」,從古早古早著有人唸做「peh4 geh8 十五」。
「契約」,「khue3 iok4、khe3 iak4」猶有人講,若 (naN7)「khere3 iok4」著介少人咧用啊,講「khe3 iok4」的上濟,
「上帝」,計攏講「siong7 te3」,「siang7 te3」我 pat4 箸電視頂仔聽一擺過,若像是林義雄阿是 siang5 講的,未記兮啊。
「滾水」,講「kun24 水」的嘛愈來愈少,計綴偏廈漳腔兮講「kun44 水」啊。
「計程車」,無論講「計程車、客程車」,一部分偏廈腔的人,「程」攏變調參偏泉腔共款做低平調。
以上舉的例,全是 (案,真濟偏泉地區,「全是」嘛改講「tsuan33 是」,無講「tsuan11 是」)「腔調」的改變,並毋是新的話詞。話詞有學別所在的人講兮,但絕對毋是受「不漳不泉的腔調」影響,才新創的語彙。
箸周先生所講台語參廈門話的差異,三種無共款的表現,除了日語外來詞,伊所舉的詞例,在我所知,無 gah4 一條是因為「腔調漳泉濫」引起的新詞。
閒話講煞,言歸正傳。「出擢」嘛是「反反證」。若這點,J君講了著有正確。
■ 周長楫講:
「叫法不相同的詞語舉例」:
臺灣閩南話:出脫 chhut thoat (TLPA:tshut4 thuat4)
廈門話:出擢 chhut tioh (出息) (TLPA:tshut4 tioh4)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94)
【出腳】〈廈泉〉tshut4 kioh4〈漳〉tshut4 tioh4 出眾;超出一般:伊真 ~,則尼少年 這麼年輕 著做一間大公司的總經理。∥〈廈泉〉又叫【出擢】(594頁),〈泉〉又叫〖出挑〗(594頁)。
【出擢】〈廈〉tshut4 tioh4〈漳〉tshut4 tioh4 同上【出腳】。
〖出挑〗〈泉〉tshut4 thio1同上【出腳】。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594。案,原文調號陰入是「7」,廈漳音本調同,變調有異)
■ 事實上:
箸台灣,發展了真好、有成就、有前景 / 途、ui3 較歹的環境解脫出來、按艱苦變快活 (khuiN3 uah8),台語攏會使用「出脫」。
「出擢」的意思是:優秀,傑出,超越,拔群,出眾,卓越,比一般人較好、較勥 (khiang3)、較 gau5、較會,贏過別人或者其他的事、物。
這兩句話詞的意思並無完全相同 (saN3 tang5),「出擢」的人當然較會「出脫」,「出脫」的人無限定愛「出擢」。上大的差別是,「出脫」免參「別人比」,「出擢」著愛「比別人 / 項」。
1.「讀工兮會比讀文科兮較有出脫」毋是講做「讀工兮會比讀文科兮較有出擢」。
2. 李遠哲 in1 兄弟仔攏真才情,出類拔萃,是講「李院長 in1 兄弟仔計真出擢」,講「李院長 in1 兄弟仔計真出脫」意思著無合囉。
3.「周長楫教授箸語文學界真出擢」嘛毋是講做「周長楫教授箸語文學界真出脫」。
4.「伊彩券著著 (tioh8 tio3) 幾仔囉億,這聲出脫啦」,這 liah4 的「出脫」嘛未使講做「出擢」。閩南語拍算無「出脫」這個語詞,我毋知影這個例句敢會兮用「出擢」來形容未 (bue9),不過無影響「事實」,因為,我今仔 tsia5 咧講、咧論的是台語的「事實」。
■ 我的看法:
● 佮「交陪」共款,準若欲照辭典,台語的「出擢」這句語詞著強欲 khiau1 去啊,強欲 khiau1 是猶未 khiau1 去。加再,網路上的文章有人 a2 咧用,比如:
雖罔有出擢智識兮查甫人唅查某人
(Voyu Taokara Lâu《雙倒水別莊‧講詩 - 第 3 pha:啥物是詩?(頂篇)》案,Lâu --sian 這句「出擢」用了真 tsiap8,會使去伊的 blog 參考,我是簡單舉例)
阮出擢ㄟ後生,可是去美國讀冊哩
(沈芯菱《草根台灣臉譜‧來來又去去 》)
囝婿攏出擢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豐原林桂妹長老去世》)
● 我較 tsiap8 參考的台灣辭典,箸有關「出擢」這個詞條:
1. 董忠司《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楊青矗《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計攏無收。
2. 陳修的《台灣話大詞典》有這條,伊講:
【出擢 chhut-tioh】兒輩能幹。孨仔攏真 ~ ~ gín-á long chin ~ ~ ⇒ 孩子們個個都很能幹 (遠流,1992:471)。
這個解說完全參實際無對同。
3. 解釋了上清楚、上正確的是小川尚義的《臺日大辭典》:
tshut4 tioh4 出拕。勝った成績。勝れる。立勝る。抜群。傑出。抽でる。秀でる。卓絶。卓越。
小川對「出脫」的解釋參「tsut4 tioh4 出拕」完全無 kang5:
tshut4 thuat4 出脫。出世する (出頭天)。
伊今都 ─ ─ 喇 = 彼はもう出世した (這聲伊快活啊 / 出頭天阿)。
沒得 ─ ─ = 出世が出來ない (未出脫)。
(武陵,1993)
sin7 sua3 講一下,林俊育先生這句解釋做「出世 (sè)」,非。
4.《台文 / 華文線頂辭典》除了有收「出擢」亦有收「出腳」:
台語羅馬字 -- chhut-tioh
漢羅 -- 出擢
華文 -- 出人頭地 / 出色 / 出息 / 出眾 / 出類拔萃 / 突出 / 特出 / 傑出 / 超拔
台語羅馬字 -- chhut-kioh
漢羅 -- 出腳
華文 -- 出人頭地 / 出色 / 出類拔萃 / 拔尖 / 冒尖 / 突出 / 傑出 / 優秀
「出腳」我計用「出角」,嘛是讀 tshut4 kioh,出在人兮啦。
● 進前箸教育部的論壇,有網友夢生君發帖講:
「我知影角色, 台語講 kioh-siàu, 辭典內作 腳數. 毋閣, 咱的辭典內有列出角讀 kioh 的音, 我毋知影角當時讀 kioh, 因為,辭典內無舉例, 想欲請教諸位前輩, 看覓仔當時角會當讀作 kioh??」
這字「角」字,咱 tsia5 差不多計參周長楫先生 in1 共款,攏用「腳」較濟,比如講「腳數、腳仔工」,這個人無意見,看有著好。但,「角」的台語,確實會使讀做 kioh4,「戲角 (hi3 kioh4)」有:旦角 (tuaN3 kioh4)、丑仔角,文角、武角、大角 (台灣國語講「A kha1」寫做「A 咖」)、細角 (講「C kha1」) ……。
「文角」是戲劇中文生、文旦 (bun5 tuaN3) …… 的角色,像諸葛亮、王寶釧,尾仔若咧講今人今事,像講林獻堂、公司的內勤人員,嘛講 in1 是「文角」。
「武角」是戲劇中武生、武旦 (bun5 tuaN3) …… 的角色,像薛丁山、樊梨花,尾仔若咧講今人今事,像講蔣渭水、門市部的推銷員,嘛講 in1 是「武角」。
演員若有臨場經驗、會隨機應變,抑是會使扮演幾種無 kang5 的戲角,像楊麗花、許秀哖、孫翠鳳 ……,這號做「活角 (uah8 kioh4)」。
形容人會曉變竅、轉彎踅 (sieh8) 角,嘛會使講是「活角」;「死角」著是「活角」的反義詞。
戲搬了好、有人氣 (lin5 khi3),豬哥亮攏愛用「真偁 (tsin1 tshing3)」,安呢著是「出角 (tshut4 kioh8)」。「出角」講「出擢」、「出擢」講「出角」計嘛會通,兩句話詞的用法完全 saN1 sang5 無區別。
● 台語的「出擢、出角 / 腳 (tshut4 kioh8)」這兩個話詞,敿「出脫」的意思,並毋是完全一致,卻參廈門話的「出擢、出腳 (tsut4 tioh4)」的詞義、用法,根本著攏無爭差,周教授哪著去捎一個詞義、用法有差別的語詞來做對應。我佫講一擺,周教授毋 pat4 台語,這講會過啦,是講提供這寡材料與伊的人,敢亦未曉兮?
箸頂頭彼段話的後壁,我有佫 tan7 一句:「這款的情形,以訛傳訛我是毋敢講啦,但,受影響的人,拍算嘛加減有一寡仔。」
頂禮拜土曜網友 J君報我去讀一篇文章,除了提出幾個仔問題欲參我討論以外,猶糾正我講這款的引用都毋是母語工作者的專利,教育界 (伊講學術界) 嘛有 a7。
其實,毋是講毋通引用,重點是欲引用的進前愛小過濾、小篩一下。因為,萬不一被引用的資料若有毋著,恐驚兮自安呢煞愈湠愈闊。著 mai3 講會「毋著兮變著,著兮變毋著」啦,上起碼 (khi2 ma2),現仔時的階段,會變做「是非而是」的一種「依據」。「白紙烏字」、「阮老師講兮」……,敢毋是今仔人咧論辯、相諍盤喙花的話母、工具。
網友講最近我寫咧的「大面神」,亦有與伊介紹的彼篇文章引用著,伊佫摕其中一部分被引用的話詞問我,其中有一個是「出擢」。J君講這「出擢」句話詞,應該嘛是屬所謂的「反反證」,吩咐 (huan1 hu3) 我寫兩字仔。
引用周長楫先生的文章是《明鄭清領時期臺灣閩南語的形成》,我先對 J君的問題,揀兩條 khiai3 佮逐個罔參考;其他若毋是題目傷大,著是我 m7 pat4 的,這部分著先按下。
該文的作者講:
二次大戰後的臺灣,由國民政府接管,國語政策徹底實施,使得臺灣閩南語沈潛許久,復甦後的臺灣閩南語,也有許多國語的痕跡,例如在語音方面,閩南語舌尖前不送氣濁塞音【dz】,有些已與舌尖中邊音【l】及鼻音【n】混用了,如:【dzuan²】(軟)讀為【nuan²】、【dziat8】(熱)讀為【liat8】……
實際上,dz- 讀做 l -、n- 是箸國民政府接管,實施國語政策的進前著有的現象。阿無受國民政府接管、實施國語政策的所在,嘛有這囉情形。
我親耳聽過,阮家族有八九十歲兮,有今仔欲箸兮百外歲的長輩,從來毋 pat4 講過「dz-」這個音。我摕兩個仔證據,阿無較等咧講我凊采彈彈 (tuaN7) 咧,啊有準算:
1. 台灣戰前佮戰後初期的歌曲:
《台北進行曲》,「行入蓬萊閣旗亭」純純「行入」唱「kiaN lip」
《碎心花》,「今日則知誤阮一生」嬌英「今日」唱「kiaN lit」
《黃昏城》,「出雙入對結成群」、「為著日黃昏」王福「出雙入對」唱「tsut siang lip tui」、「日黃昏」唱「lit hong hun」……。
這若欲勻仔揣、勻仔記,kan1 naN7 箸臺灣迷的78轉留聲機音樂部落格~福爾摩沙的歌謠頂頭的資料,無開幾點鐘仔敢有才調 khing5 會完?
2. 在廈門,有許多人的聲母系統中整個的缺一個 dz。凡是別人的 dz-,他們都併入 l - ……
(董同龢《廈門方言的音韻》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二十九‧上,1957:234)
3. 晉江的聲母,l / n:lio 尿、lai 來、lit 日 ……
(根據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三十,1960:792。案,無 dz-。)
個人的看法,台語無讀 dz-,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消失,著是去與時勢音 l -、n- 取代;另外一種,是自早土音著無 dz-,從足久進前著有人咧討論「上古日母歸不歸泥娘」的問題。這未使講與當時的國語政策去坐數 (tse7 siau3),阿毋,廈門參晉江咧?(案,照《閩南方言大詞典》寫的音系表,今仔泉州含廈門計無 dz- 的聲母啊。)
另外,該文的作者亦講:
任何語言中的變化,詞彙是變化最快的一項,但明鄭、清領時期臺灣閩南語「不漳不泉」的腔調形成卻較詞彙改變來得大,根據周長楫的統計,臺灣閩南語詞彙百分之九十以上和福建閩南話的詞彙是相同的,但是,他也道出臺灣閩南話與福建話(廈門話)詞彙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一個事物或概念叫法各不相同,二是有一些詞語、詞義範圍大小不同,三是臺灣閩南語接受比較多的日語外來詞。
詞彙變化是語言變化上緊的一項,這 OK。「『不漳不泉』的腔調形成卻較詞彙改變來得大」,這亦著。
但是 J君搦準是「不漳不泉」的腔調會形成詞彙的改變,這點可能伊有誤解,我小可仔解說一下。
「腔調」會改變的是「語音」,比如講:
「雲過月」,今仔自本講「hun5 ker3 gerh8」的人差不多攏改做講「hun5 kue3 gueh8」抑是「hun5 ke3 geh3」,我嘛聽過有人「改」了無好勢,講做「hun5 ke3 gueh8」。
「八月十五」,從古早古早著有人唸做「peh4 geh8 十五」。
「契約」,「khue3 iok4、khe3 iak4」猶有人講,若 (naN7)「khere3 iok4」著介少人咧用啊,講「khe3 iok4」的上濟,
「上帝」,計攏講「siong7 te3」,「siang7 te3」我 pat4 箸電視頂仔聽一擺過,若像是林義雄阿是 siang5 講的,未記兮啊。
「滾水」,講「kun24 水」的嘛愈來愈少,計綴偏廈漳腔兮講「kun44 水」啊。
「計程車」,無論講「計程車、客程車」,一部分偏廈腔的人,「程」攏變調參偏泉腔共款做低平調。
以上舉的例,全是 (案,真濟偏泉地區,「全是」嘛改講「tsuan33 是」,無講「tsuan11 是」)「腔調」的改變,並毋是新的話詞。話詞有學別所在的人講兮,但絕對毋是受「不漳不泉的腔調」影響,才新創的語彙。
箸周先生所講台語參廈門話的差異,三種無共款的表現,除了日語外來詞,伊所舉的詞例,在我所知,無 gah4 一條是因為「腔調漳泉濫」引起的新詞。
閒話講煞,言歸正傳。「出擢」嘛是「反反證」。若這點,J君講了著有正確。
■ 周長楫講:
「叫法不相同的詞語舉例」:
臺灣閩南話:出脫 chhut thoat (TLPA:tshut4 thuat4)
廈門話:出擢 chhut tioh (出息) (TLPA:tshut4 tioh4)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94)
【出腳】〈廈泉〉tshut4 kioh4〈漳〉tshut4 tioh4 出眾;超出一般:伊真 ~,則尼少年 這麼年輕 著做一間大公司的總經理。∥〈廈泉〉又叫【出擢】(594頁),〈泉〉又叫〖出挑〗(594頁)。
【出擢】〈廈〉tshut4 tioh4〈漳〉tshut4 tioh4 同上【出腳】。
〖出挑〗〈泉〉tshut4 thio1同上【出腳】。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594。案,原文調號陰入是「7」,廈漳音本調同,變調有異)
■ 事實上:
箸台灣,發展了真好、有成就、有前景 / 途、ui3 較歹的環境解脫出來、按艱苦變快活 (khuiN3 uah8),台語攏會使用「出脫」。
「出擢」的意思是:優秀,傑出,超越,拔群,出眾,卓越,比一般人較好、較勥 (khiang3)、較 gau5、較會,贏過別人或者其他的事、物。
這兩句話詞的意思並無完全相同 (saN3 tang5),「出擢」的人當然較會「出脫」,「出脫」的人無限定愛「出擢」。上大的差別是,「出脫」免參「別人比」,「出擢」著愛「比別人 / 項」。
1.「讀工兮會比讀文科兮較有出脫」毋是講做「讀工兮會比讀文科兮較有出擢」。
2. 李遠哲 in1 兄弟仔攏真才情,出類拔萃,是講「李院長 in1 兄弟仔計真出擢」,講「李院長 in1 兄弟仔計真出脫」意思著無合囉。
3.「周長楫教授箸語文學界真出擢」嘛毋是講做「周長楫教授箸語文學界真出脫」。
4.「伊彩券著著 (tioh8 tio3) 幾仔囉億,這聲出脫啦」,這 liah4 的「出脫」嘛未使講做「出擢」。閩南語拍算無「出脫」這個語詞,我毋知影這個例句敢會兮用「出擢」來形容未 (bue9),不過無影響「事實」,因為,我今仔 tsia5 咧講、咧論的是台語的「事實」。
■ 我的看法:
● 佮「交陪」共款,準若欲照辭典,台語的「出擢」這句語詞著強欲 khiau1 去啊,強欲 khiau1 是猶未 khiau1 去。加再,網路上的文章有人 a2 咧用,比如:
雖罔有出擢智識兮查甫人唅查某人
(Voyu Taokara Lâu《雙倒水別莊‧講詩 - 第 3 pha:啥物是詩?(頂篇)》案,Lâu --sian 這句「出擢」用了真 tsiap8,會使去伊的 blog 參考,我是簡單舉例)
阮出擢ㄟ後生,可是去美國讀冊哩
(沈芯菱《草根台灣臉譜‧來來又去去 》)
囝婿攏出擢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豐原林桂妹長老去世》)
● 我較 tsiap8 參考的台灣辭典,箸有關「出擢」這個詞條:
1. 董忠司《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楊青矗《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計攏無收。
2. 陳修的《台灣話大詞典》有這條,伊講:
【出擢 chhut-tioh】兒輩能幹。孨仔攏真 ~ ~ gín-á long chin ~ ~ ⇒ 孩子們個個都很能幹 (遠流,1992:471)。
這個解說完全參實際無對同。
3. 解釋了上清楚、上正確的是小川尚義的《臺日大辭典》:
tshut4 tioh4 出拕。勝った成績。勝れる。立勝る。抜群。傑出。抽でる。秀でる。卓絶。卓越。
小川對「出脫」的解釋參「tsut4 tioh4 出拕」完全無 kang5:
tshut4 thuat4 出脫。出世する (出頭天)。
伊今都 ─ ─ 喇 = 彼はもう出世した (這聲伊快活啊 / 出頭天阿)。
沒得 ─ ─ = 出世が出來ない (未出脫)。
(武陵,1993)
sin7 sua3 講一下,林俊育先生這句解釋做「出世 (sè)」,非。
4.《台文 / 華文線頂辭典》除了有收「出擢」亦有收「出腳」:
台語羅馬字 -- chhut-tioh
漢羅 -- 出擢
華文 -- 出人頭地 / 出色 / 出息 / 出眾 / 出類拔萃 / 突出 / 特出 / 傑出 / 超拔
台語羅馬字 -- chhut-kioh
漢羅 -- 出腳
華文 -- 出人頭地 / 出色 / 出類拔萃 / 拔尖 / 冒尖 / 突出 / 傑出 / 優秀
「出腳」我計用「出角」,嘛是讀 tshut4 kioh,出在人兮啦。
● 進前箸教育部的論壇,有網友夢生君發帖講:
「我知影角色, 台語講 kioh-siàu, 辭典內作 腳數. 毋閣, 咱的辭典內有列出角讀 kioh 的音, 我毋知影角當時讀 kioh, 因為,辭典內無舉例, 想欲請教諸位前輩, 看覓仔當時角會當讀作 kioh??」
這字「角」字,咱 tsia5 差不多計參周長楫先生 in1 共款,攏用「腳」較濟,比如講「腳數、腳仔工」,這個人無意見,看有著好。但,「角」的台語,確實會使讀做 kioh4,「戲角 (hi3 kioh4)」有:旦角 (tuaN3 kioh4)、丑仔角,文角、武角、大角 (台灣國語講「A kha1」寫做「A 咖」)、細角 (講「C kha1」) ……。
「文角」是戲劇中文生、文旦 (bun5 tuaN3) …… 的角色,像諸葛亮、王寶釧,尾仔若咧講今人今事,像講林獻堂、公司的內勤人員,嘛講 in1 是「文角」。
「武角」是戲劇中武生、武旦 (bun5 tuaN3) …… 的角色,像薛丁山、樊梨花,尾仔若咧講今人今事,像講蔣渭水、門市部的推銷員,嘛講 in1 是「武角」。
演員若有臨場經驗、會隨機應變,抑是會使扮演幾種無 kang5 的戲角,像楊麗花、許秀哖、孫翠鳳 ……,這號做「活角 (uah8 kioh4)」。
形容人會曉變竅、轉彎踅 (sieh8) 角,嘛會使講是「活角」;「死角」著是「活角」的反義詞。
戲搬了好、有人氣 (lin5 khi3),豬哥亮攏愛用「真偁 (tsin1 tshing3)」,安呢著是「出角 (tshut4 kioh8)」。「出角」講「出擢」、「出擢」講「出角」計嘛會通,兩句話詞的用法完全 saN1 sang5 無區別。
● 台語的「出擢、出角 / 腳 (tshut4 kioh8)」這兩個話詞,敿「出脫」的意思,並毋是完全一致,卻參廈門話的「出擢、出腳 (tsut4 tioh4)」的詞義、用法,根本著攏無爭差,周教授哪著去捎一個詞義、用法有差別的語詞來做對應。我佫講一擺,周教授毋 pat4 台語,這講會過啦,是講提供這寡材料與伊的人,敢亦未曉兮?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講 ka1 lo2
● 肉感 (bah4 kam2) 是源自日語にっかん (肉感,讀にくかん嘛會使兮) 的台灣外來語。
台語大部分是咧形容人衫 tshing7 足少、身材好、hang3 奶 hang3 奶、肉材佫襸 (tsan2);一般是咧講查某囡仔,特別是與人看著會起 tshio1 兮彼款的。
阿若彼囉無肉無腯 (thut4 / thut8),嘛有人講是「骨感」。
咱 tsia5 的辭典,是陳修《台灣話大詞典》的解說,參我所了解台語「肉感」的意思較倚;不過,伊的「詞源」講了有問題:
肉感,sensual 的譯詞,原意是感覺的,肉慾的。今多用於所謂女明星之體態豐滿。(陳,遠流,1991:25)
其他的,像:
受肉體誘惑而產生的感覺。(楊青矗《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775)
多肉的感覺。(董忠司《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35)
多肉的感覺。一般多指體態豐滿。(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攏解釋了毋是真完全,阿「詞源」嘛無交代。
● 這句話毋是固有詞,所以讀音著無限定是「肉 kam2」。
有人讀做「肉 kang2」,我 pat4 親耳聽過,伊「鹹兮 (kiam5 e1)」嘛講做「kiang5 e1」。
王順隆有安呢寫:
【肉感】bah4 kam2 / bah4 kang2
查過了日語辭典,應該可以認定這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以現代話來說,就是「性感」。
にっ‐かん〔ニク‐〕【肉感】
1 肉体に起こる感覚。
2 性欲をそそる感じ。「―を刺激する」
只是我從小聽到的好像都是【bah4 kang2】,但若以語源的漢字來看,應該讀作【bah4 kam2】才是。不知是我聽錯了?還是變音了?
請大家上來見證一下,把自己的發音貼上來。
(2008,12,18台湾語の広辞苑-肉感)
王先生提證據講台語的「肉感」是按日本話來兮,毋是凊采講講兮,這愛揢肯定,嘛是咱愛學習參欲追求的做法。
對伊「肉感」讀音的討論,個人有一屑仔感想。
1. 箸伊的 blog 一位網友留言,講:「我家是唸bah4 kang2沒錯。」
王先回覆:
感謝見證。
bah4 kang2 一票
這真趣味,咧研究漢語聲韻的,普通有人會揢分做「審音」佮「考據」兩派,今仔會使佫加一個「民主」派;其實「多數決」這個アイディア (idea) 嘛未 bai2,準逐個共識若有一致,上少,嘛較會無事屎。
2. 了後,我有留言,講應該讀做「bah4 kam2」。
王先回覆:
我想可以認定是,bah4 kam2 訛化成 bah4 kang2。
兩個讀音都可以被認可才對。
這無問題啦,欲講做「bah4 kang2」無 (bo9)、人欲「認可」抑 buai9,計是在人的自由。
是講,毋知會使建議以後讀「肉 kang2」的時,上好是用標音的,正經一定愛用漢文的時,著寫做「肉港」(用「肉講」較無通,減采有人會講做「肉 kong2」),理由是:
今仔一寡人的合唇鼻音 -m 都講了未啥會輾轉 (lin3 ting2),變發對舌尖鼻音 -n 去,像「足感心、枕頭、啉酒 ……」taN7 按「足 kan2 心、tsin2 頭、lin1 酒 ……」去。準若佫加一種舌根鼻音 -ng 的讀法,heh8 著傷過頭鬧熱啊。
● 閒閒無話講 ka1 lo2,心適代。絕對無存一點仔咧品並 (phin2 phing7) 抑是剾削 (khau1 siah4) 的用意。準若有一屑屑仔欲叫人「聞之者足以戒之」彼囉臭破布味仔,我相信、嘛主張「言之者無罪」,這點愛聲明一下。
台語大部分是咧形容人衫 tshing7 足少、身材好、hang3 奶 hang3 奶、肉材佫襸 (tsan2);一般是咧講查某囡仔,特別是與人看著會起 tshio1 兮彼款的。
阿若彼囉無肉無腯 (thut4 / thut8),嘛有人講是「骨感」。
咱 tsia5 的辭典,是陳修《台灣話大詞典》的解說,參我所了解台語「肉感」的意思較倚;不過,伊的「詞源」講了有問題:
肉感,sensual 的譯詞,原意是感覺的,肉慾的。今多用於所謂女明星之體態豐滿。(陳,遠流,1991:25)
其他的,像:
受肉體誘惑而產生的感覺。(楊青矗《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775)
多肉的感覺。(董忠司《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35)
多肉的感覺。一般多指體態豐滿。(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攏解釋了毋是真完全,阿「詞源」嘛無交代。
● 這句話毋是固有詞,所以讀音著無限定是「肉 kam2」。
有人讀做「肉 kang2」,我 pat4 親耳聽過,伊「鹹兮 (kiam5 e1)」嘛講做「kiang5 e1」。
王順隆有安呢寫:
【肉感】bah4 kam2 / bah4 kang2
查過了日語辭典,應該可以認定這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以現代話來說,就是「性感」。
にっ‐かん〔ニク‐〕【肉感】
1 肉体に起こる感覚。
2 性欲をそそる感じ。「―を刺激する」
只是我從小聽到的好像都是【bah4 kang2】,但若以語源的漢字來看,應該讀作【bah4 kam2】才是。不知是我聽錯了?還是變音了?
請大家上來見證一下,把自己的發音貼上來。
(2008,12,18台湾語の広辞苑-肉感)
王先生提證據講台語的「肉感」是按日本話來兮,毋是凊采講講兮,這愛揢肯定,嘛是咱愛學習參欲追求的做法。
對伊「肉感」讀音的討論,個人有一屑仔感想。
1. 箸伊的 blog 一位網友留言,講:「我家是唸bah4 kang2沒錯。」
王先回覆:
感謝見證。
bah4 kang2 一票
這真趣味,咧研究漢語聲韻的,普通有人會揢分做「審音」佮「考據」兩派,今仔會使佫加一個「民主」派;其實「多數決」這個アイディア (idea) 嘛未 bai2,準逐個共識若有一致,上少,嘛較會無事屎。
2. 了後,我有留言,講應該讀做「bah4 kam2」。
王先回覆:
我想可以認定是,bah4 kam2 訛化成 bah4 kang2。
兩個讀音都可以被認可才對。
這無問題啦,欲講做「bah4 kang2」無 (bo9)、人欲「認可」抑 buai9,計是在人的自由。
是講,毋知會使建議以後讀「肉 kang2」的時,上好是用標音的,正經一定愛用漢文的時,著寫做「肉港」(用「肉講」較無通,減采有人會講做「肉 kong2」),理由是:
今仔一寡人的合唇鼻音 -m 都講了未啥會輾轉 (lin3 ting2),變發對舌尖鼻音 -n 去,像「足感心、枕頭、啉酒 ……」taN7 按「足 kan2 心、tsin2 頭、lin1 酒 ……」去。準若佫加一種舌根鼻音 -ng 的讀法,heh8 著傷過頭鬧熱啊。
● 閒閒無話講 ka1 lo2,心適代。絕對無存一點仔咧品並 (phin2 phing7) 抑是剾削 (khau1 siah4) 的用意。準若有一屑屑仔欲叫人「聞之者足以戒之」彼囉臭破布味仔,我相信、嘛主張「言之者無罪」,這點愛聲明一下。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27---大面神
■ 論真欲算 khiai9,台語的次方言嘛不只仔濟種,因為台灣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頻繁、交通、資訊利便,各所在的人佮人之間,自早已來著無語言溝通上的困擾;阿嘛因為安呢,產生了所謂的時 / 優勢音。一寡有差異的方音,會 naN2 整和 (ho5),這是自然的 (tik4) 兮,並毋是人為的因素。
一般來講,方音的差異會使分 (pun1) 做語音差異佮詞彙差異,語法上無 kang5 的情形真罕咧看著,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語言的發展,是話語用詞的變化上緊,隨時著咧改、著咧換,阿語法結構的變化上慢。
台語方音的語音差異,普通的辭典頂仔,編者形式上計加減有注明一下,注了較褿的是小川尚義的《臺日大辭典》,辭典是用自早台灣的廈門腔做主體,其他的音腔亦是用古早閩南地區的腔口去分的,比如講「泉州、同安、安溪、漳州」等;所反映的是八九十年前,咱 tsia5 的語音。最近教育部出的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有附錄一篇「方言差」,內底收錄的詞條,比一般市坊的辭典較豐富、詳實,嘛較接近實際。
調查次方言語音的人真濟,個人認為研究了上工夫、上徹底亦上有成績的是洪惟仁。其他像張屏生 in7,佳作嘛未少。
辭彙的部分嘛是教育部的網路辭典,收了較齊全。不過咱會當 (tang3) 按這個「詞彙比較表」發見著,其實這寡語詞的差異,絕大部分並無講大徦無法度相溝通;語音的部分,嘛 sio1 sang5,這會使參考網路辭典「附錄‧方言差‧語音差異表」。
所以,差不多會用咧安呢講兮,教育部網路辭典頂頭,無注明有「方言差」的詞條,對一般會曉台語的人,猶佫較無問題。
準若箸別本辭典亦有收錄,當然,更加表示這個語詞是台灣的「通用 / 常用語」,欲若較早,著有人講做「三歲囡仔嘛會曉兮」。
今仔日小輕可咧,寫一個仔「三歲囡仔嘛會曉兮」的台語話詞 ──「大面神」。
■ 周長楫講:
「叫法不相同的詞語舉例」:
臺灣閩南話:不四鬼 put sù kuí (TLPA:put4 su3 kui2)
廈門話:大面神 tuā bīn sîn (TLPA:tua7 bin7 sin5)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93)
【厚顏】hòuyán ∥hoo7 gan5 臉皮厚,不知羞恥。[厚臉皮] kau7 bin7 phe5 [大面神] tua7 bin7 sin5。
(周長楫等《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1982:320)
【大面神】〈廈漳〉tua7 bin7 sin5 不知好歹和羞恥,既愛出頭露面,又厚臉皮,雖沒人邀請,但死皮賴臉什麼都硬要參與或都想得到:伊即个人真 ~ 他這人真是個不知好歹的人,逐項攏要討 什麼都伸手想要。∥〈泉〉叫〖大面大孔〗。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80。案,原文詞條均用IPA標音)
■ 事實上:
台語「大面神」確實是真普遍的「常用詞」,無「方言差」,包括連讀變調。
簡單講,「大面神」著是咧揯體 (king1 thue2 / the2) 人未見笑、激皮皮 (phi5) 飵補脾。
我細漢有一寡蹛箸安西街、歸綏街、「月內風」彼箍圍仔 (案,geh8 lai7 hong1,古早阮 tsia5 的大人對「民生西路」的戲稱,kau3 阮這沿兮有的著講做みそしる「味噌汁 mi33 soo44 sih44 luh32」,國語「民生西路」的諧音。) 的囡仔伴,攏流傳講江山樓邊仔的「暗間仔」有服祀「大面神」;講「大面神」著是「天蓬大元帥豬八戒」。聽講今仔特種行業,猶有這款拜「大面神」,祈求生理興隆的舊例。啊知有影無,橫直無才調探聽,罔記。
我欲講是阮自細漢,著知「大面神」這句話詞。
頂月日二三 (li7 saN1,二十三日),三立台灣台重播「鳥來伯與十三姨」。演員吳敏做「鳥來仔嬤 (ma2)」,有一句口白,咧罵澎恰恰佮安迪 (分飾吳敏的後生、孫),講 in1 兩個咧看美女肉感的写真,是「大面神」,意思是講 in1 後生參孫未見笑 (bue7 kien3 siau3),看彼囉「涼兮」的雜誌。
演員吳敏,外省人,拍算有六十左右歲,入演藝界進前,未曉講台語;工作環境的關係,徦尾仔,若較傳統的台灣日常用語、俗諺、俚語,伊攏講了真 le3 tau2 (一般寫做「麗斗」,「麗倒、麗都」等亦有人用,較特殊的是有人讀做「le7 tau2」)。不而過,若是愛怙 (koo7) 讀音講的語詞,著毋是 hiah4 niN7 有把握;當然,一般「台語人」的演員,嘛差不多是這款情形。比如,劇中吳敏咧阿老 (o1 lo2) in1 孫 (黃西田飾),連續兩擺「佩服」,計講做「配服 (phue42 hok44)」。
我的意思是講連「佩服」都講了會 taN5 的外省人,嘛會曉用「大面神」這句話詞。
可能有人會講這是照劇本唸兮,這嘛有道理 (其實在我的了解,吳敏 pat4 「大面神」這句話)。不管如何,今仔日我寫的這篇「反反證」,是對 tsia5 所起致的。
■ 我的看法:
若「大面神」這句話詞,根據辭典寫的,解說的文字雖然有淡薄仔爭差,但計攏離未開「未見笑、厚臉皮」這個意思。
小川尚義:厚顔しい (未見笑彼囉形兮)。(《臺日大辭典》,武陵,1993)
董忠司:大模大樣、厚顏傲慢的樣子。(《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
楊青矗:厚顏無恥;大模大樣。 (《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
教育部:厚臉皮。不知羞恥的樣子。 (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林寶卿氏嘛講:
【厚顏】hòuyán∥〖厚面皮〗kau7 bin7 phe5〖大面神〗tua7 bin7 sin5。
(《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廈門大學,2007:214。案,原文閩南語用 in1 的拼音方式,有一寡特殊符號電腦介面無法度處哩,我改做TLPA;另外,林氏「厚」字的泉州讀音標做「hoo6」,這有毋著。根據我的了解,應該是讀做「hio6」,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嘛讀「hio6」。)
佫對照周先生家己的講法,這參廈門話「大面神」的用法是 to2 咧無仝 (kang5)?
明明著是 100%「相似度」的「大面神」,啊知周教授哪著佫去揣一個「不四鬼」這個台語話詞,來參「大面神」做對應?周教授毋 pat4 台語,這講會過啦,是講提供這寡材料與伊的人,敢亦未曉兮?
● 講「不四鬼」的人箸台灣佔少數,是個別地方的特殊語詞,in1 計讀「put44 su42 kui42」,無人講做「put44 sir42 kui42」,這是偏漳腔的特色。參絕大部分的地區,若毋是講「put44 su44 kui42」著是講「put44 sir24 kui42」,有真明顯的差異。前者第二字的聲調是陰去聲,後者是上聲,一般是寫做「不死鬼」。
台語的「不四鬼」參「不死鬼」到底 (tau3 ti2) 是兩個無 kang5 的語詞,或者是音腔無 sang5,這我無清楚。
台灣人咧講「不死鬼」,有兮會佫箸後壁加兩字「la7 怪」,變做「不死鬼 la7 怪」。「la7 怪」是啥意思,這我嘛毋別 (m7 pat4)。
不而過會使確定的是,照建輝先的講法,in1 tau1 漳州龍海白水鎮 hia5 是講做「不四鬼(put-sù-kuí)」(「矸轆」),意思是“做儂歹品行,做一寡見笑代,bē見笑;尤其是咧譬相一寡無守本份的老大儂老不修”,參台語的講法共款。這個「不四鬼」是漳州音腔的「特有詞」。
踮台灣有兩個較趣味的現象:
1.「張、羊、薑 ……」參漳州白水營共款讀「tiooN1、iooN5、kiooN1 ……」的台南,用「不四鬼」;「遠、門、軟 ……」佮漳州白水營共款讀「huiN7、muiN5、nuiN2 ……」的宜蘭,煞攏講「不 su44 鬼」。
2-1. 有收「不四鬼」的辭典,無收「不死鬼」;有收「不死鬼」的辭典,著無收「不四鬼」。
2-2 無管收「不四鬼」抑是「不死鬼」的辭典,攏無添注異讀,或者有附記「方言差」。
● 另外,建輝先佫講:
「有聽廈門儂講過“不死鬼(put-sú-kuí)”,意思 kiau 阮厝講的“不四鬼”小可仔無 kāng。“不死鬼”的義項較闊,不但會使講儂“品行無正、老不修”,連行為所致的物件無正常嘛會使講是“不死鬼”(=“毋成樣”。比論講“買買 hit-lō 不死鬼的三用機”。)(「同上,矸轆」)
廈門這個「不死鬼」的用法,參現仔時 (hien7 sir2 si5) 台語的「不死鬼」,意思完全相共 (sio1 / saN1 kang7)。
準講這句語詞若毋是這幾年仔,才按台灣傳過去的:
1. 表示周長楫先生 in1 未曉這個話詞,伊的辭典無收「不四鬼」(漳州特有詞)、「不死鬼」(可能是廈門特有詞)。
2. 所以,除了「大面神」以外,「反反證」佫會使加 (ke1)「不四鬼」敿「不死鬼」。
● 台語有一句參「不死鬼」欲倚欲倚的近義詞,講做「put4 sing5 suan3」,啊知寫做「不成算 (《臺日大辭典》寫的,不過解說若無像介褿全)、不成蒜」、抑是有另外正確的寫法。
例:
囡仔去與 (hoo7) 不成 suan3 去 → (1) 囡仔飼了去與 bai2 材去。(2) 囡仔去與歹 (phai2) 去。
飵老佫毋認老,攏愛去 phaN7 幼齒兮,實在有影足不成 suan3 的。
這箍若看合意 (kah4 i3) 兮,著欲共加減撈 (lo1) ,有夠不成 suan3。
寫徦這囉不成 saun3 字,亦敢摕出來吊?
若嫌傷貴,阿無這堆較不成 suan3 的,照本與汝,欲無 (bo9)?
人若辦桌,伊著愛來「藏滾 (tshang3 kun2)」,誠不成 suan3,計想欲飵無 tin1 兮。
…………
有一句俗語講「蕗蕎 (loo7 gio7) 蔥,不成蒜 (suan3)」。
有了解的先進才勞煩賜教、鬥補充一下。
一般來講,方音的差異會使分 (pun1) 做語音差異佮詞彙差異,語法上無 kang5 的情形真罕咧看著,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語言的發展,是話語用詞的變化上緊,隨時著咧改、著咧換,阿語法結構的變化上慢。
台語方音的語音差異,普通的辭典頂仔,編者形式上計加減有注明一下,注了較褿的是小川尚義的《臺日大辭典》,辭典是用自早台灣的廈門腔做主體,其他的音腔亦是用古早閩南地區的腔口去分的,比如講「泉州、同安、安溪、漳州」等;所反映的是八九十年前,咱 tsia5 的語音。最近教育部出的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有附錄一篇「方言差」,內底收錄的詞條,比一般市坊的辭典較豐富、詳實,嘛較接近實際。
調查次方言語音的人真濟,個人認為研究了上工夫、上徹底亦上有成績的是洪惟仁。其他像張屏生 in7,佳作嘛未少。
辭彙的部分嘛是教育部的網路辭典,收了較齊全。不過咱會當 (tang3) 按這個「詞彙比較表」發見著,其實這寡語詞的差異,絕大部分並無講大徦無法度相溝通;語音的部分,嘛 sio1 sang5,這會使參考網路辭典「附錄‧方言差‧語音差異表」。
所以,差不多會用咧安呢講兮,教育部網路辭典頂頭,無注明有「方言差」的詞條,對一般會曉台語的人,猶佫較無問題。
準若箸別本辭典亦有收錄,當然,更加表示這個語詞是台灣的「通用 / 常用語」,欲若較早,著有人講做「三歲囡仔嘛會曉兮」。
今仔日小輕可咧,寫一個仔「三歲囡仔嘛會曉兮」的台語話詞 ──「大面神」。
■ 周長楫講:
「叫法不相同的詞語舉例」:
臺灣閩南話:不四鬼 put sù kuí (TLPA:put4 su3 kui2)
廈門話:大面神 tuā bīn sîn (TLPA:tua7 bin7 sin5)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93)
【厚顏】hòuyán ∥hoo7 gan5 臉皮厚,不知羞恥。[厚臉皮] kau7 bin7 phe5 [大面神] tua7 bin7 sin5。
(周長楫等《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1982:320)
【大面神】〈廈漳〉tua7 bin7 sin5 不知好歹和羞恥,既愛出頭露面,又厚臉皮,雖沒人邀請,但死皮賴臉什麼都硬要參與或都想得到:伊即个人真 ~ 他這人真是個不知好歹的人,逐項攏要討 什麼都伸手想要。∥〈泉〉叫〖大面大孔〗。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80。案,原文詞條均用IPA標音)
■ 事實上:
台語「大面神」確實是真普遍的「常用詞」,無「方言差」,包括連讀變調。
簡單講,「大面神」著是咧揯體 (king1 thue2 / the2) 人未見笑、激皮皮 (phi5) 飵補脾。
我細漢有一寡蹛箸安西街、歸綏街、「月內風」彼箍圍仔 (案,geh8 lai7 hong1,古早阮 tsia5 的大人對「民生西路」的戲稱,kau3 阮這沿兮有的著講做みそしる「味噌汁 mi33 soo44 sih44 luh32」,國語「民生西路」的諧音。) 的囡仔伴,攏流傳講江山樓邊仔的「暗間仔」有服祀「大面神」;講「大面神」著是「天蓬大元帥豬八戒」。聽講今仔特種行業,猶有這款拜「大面神」,祈求生理興隆的舊例。啊知有影無,橫直無才調探聽,罔記。
我欲講是阮自細漢,著知「大面神」這句話詞。
頂月日二三 (li7 saN1,二十三日),三立台灣台重播「鳥來伯與十三姨」。演員吳敏做「鳥來仔嬤 (ma2)」,有一句口白,咧罵澎恰恰佮安迪 (分飾吳敏的後生、孫),講 in1 兩個咧看美女肉感的写真,是「大面神」,意思是講 in1 後生參孫未見笑 (bue7 kien3 siau3),看彼囉「涼兮」的雜誌。
演員吳敏,外省人,拍算有六十左右歲,入演藝界進前,未曉講台語;工作環境的關係,徦尾仔,若較傳統的台灣日常用語、俗諺、俚語,伊攏講了真 le3 tau2 (一般寫做「麗斗」,「麗倒、麗都」等亦有人用,較特殊的是有人讀做「le7 tau2」)。不而過,若是愛怙 (koo7) 讀音講的語詞,著毋是 hiah4 niN7 有把握;當然,一般「台語人」的演員,嘛差不多是這款情形。比如,劇中吳敏咧阿老 (o1 lo2) in1 孫 (黃西田飾),連續兩擺「佩服」,計講做「配服 (phue42 hok44)」。
我的意思是講連「佩服」都講了會 taN5 的外省人,嘛會曉用「大面神」這句話詞。
可能有人會講這是照劇本唸兮,這嘛有道理 (其實在我的了解,吳敏 pat4 「大面神」這句話)。不管如何,今仔日我寫的這篇「反反證」,是對 tsia5 所起致的。
■ 我的看法:
若「大面神」這句話詞,根據辭典寫的,解說的文字雖然有淡薄仔爭差,但計攏離未開「未見笑、厚臉皮」這個意思。
小川尚義:厚顔しい (未見笑彼囉形兮)。(《臺日大辭典》,武陵,1993)
董忠司:大模大樣、厚顏傲慢的樣子。(《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
楊青矗:厚顏無恥;大模大樣。 (《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
教育部:厚臉皮。不知羞恥的樣子。 (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林寶卿氏嘛講:
【厚顏】hòuyán∥〖厚面皮〗kau7 bin7 phe5〖大面神〗tua7 bin7 sin5。
(《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廈門大學,2007:214。案,原文閩南語用 in1 的拼音方式,有一寡特殊符號電腦介面無法度處哩,我改做TLPA;另外,林氏「厚」字的泉州讀音標做「hoo6」,這有毋著。根據我的了解,應該是讀做「hio6」,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嘛讀「hio6」。)
佫對照周先生家己的講法,這參廈門話「大面神」的用法是 to2 咧無仝 (kang5)?
明明著是 100%「相似度」的「大面神」,啊知周教授哪著佫去揣一個「不四鬼」這個台語話詞,來參「大面神」做對應?周教授毋 pat4 台語,這講會過啦,是講提供這寡材料與伊的人,敢亦未曉兮?
● 講「不四鬼」的人箸台灣佔少數,是個別地方的特殊語詞,in1 計讀「put44 su42 kui42」,無人講做「put44 sir42 kui42」,這是偏漳腔的特色。參絕大部分的地區,若毋是講「put44 su44 kui42」著是講「put44 sir24 kui42」,有真明顯的差異。前者第二字的聲調是陰去聲,後者是上聲,一般是寫做「不死鬼」。
台語的「不四鬼」參「不死鬼」到底 (tau3 ti2) 是兩個無 kang5 的語詞,或者是音腔無 sang5,這我無清楚。
台灣人咧講「不死鬼」,有兮會佫箸後壁加兩字「la7 怪」,變做「不死鬼 la7 怪」。「la7 怪」是啥意思,這我嘛毋別 (m7 pat4)。
不而過會使確定的是,照建輝先的講法,in1 tau1 漳州龍海白水鎮 hia5 是講做「不四鬼(put-sù-kuí)」(「矸轆」),意思是“做儂歹品行,做一寡見笑代,bē見笑;尤其是咧譬相一寡無守本份的老大儂老不修”,參台語的講法共款。這個「不四鬼」是漳州音腔的「特有詞」。
踮台灣有兩個較趣味的現象:
1.「張、羊、薑 ……」參漳州白水營共款讀「tiooN1、iooN5、kiooN1 ……」的台南,用「不四鬼」;「遠、門、軟 ……」佮漳州白水營共款讀「huiN7、muiN5、nuiN2 ……」的宜蘭,煞攏講「不 su44 鬼」。
2-1. 有收「不四鬼」的辭典,無收「不死鬼」;有收「不死鬼」的辭典,著無收「不四鬼」。
2-2 無管收「不四鬼」抑是「不死鬼」的辭典,攏無添注異讀,或者有附記「方言差」。
● 另外,建輝先佫講:
「有聽廈門儂講過“不死鬼(put-sú-kuí)”,意思 kiau 阮厝講的“不四鬼”小可仔無 kāng。“不死鬼”的義項較闊,不但會使講儂“品行無正、老不修”,連行為所致的物件無正常嘛會使講是“不死鬼”(=“毋成樣”。比論講“買買 hit-lō 不死鬼的三用機”。)(「同上,矸轆」)
廈門這個「不死鬼」的用法,參現仔時 (hien7 sir2 si5) 台語的「不死鬼」,意思完全相共 (sio1 / saN1 kang7)。
準講這句語詞若毋是這幾年仔,才按台灣傳過去的:
1. 表示周長楫先生 in1 未曉這個話詞,伊的辭典無收「不四鬼」(漳州特有詞)、「不死鬼」(可能是廈門特有詞)。
2. 所以,除了「大面神」以外,「反反證」佫會使加 (ke1)「不四鬼」敿「不死鬼」。
● 台語有一句參「不死鬼」欲倚欲倚的近義詞,講做「put4 sing5 suan3」,啊知寫做「不成算 (《臺日大辭典》寫的,不過解說若無像介褿全)、不成蒜」、抑是有另外正確的寫法。
例:
囡仔去與 (hoo7) 不成 suan3 去 → (1) 囡仔飼了去與 bai2 材去。(2) 囡仔去與歹 (phai2) 去。
飵老佫毋認老,攏愛去 phaN7 幼齒兮,實在有影足不成 suan3 的。
這箍若看合意 (kah4 i3) 兮,著欲共加減撈 (lo1) ,有夠不成 suan3。
寫徦這囉不成 saun3 字,亦敢摕出來吊?
若嫌傷貴,阿無這堆較不成 suan3 的,照本與汝,欲無 (bo9)?
人若辦桌,伊著愛來「藏滾 (tshang3 kun2)」,誠不成 suan3,計想欲飵無 tin1 兮。
…………
有一句俗語講「蕗蕎 (loo7 gio7) 蔥,不成蒜 (suan3)」。
有了解的先進才勞煩賜教、鬥補充一下。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周長楫教授語錄簡評026---請桌
■ 咧回答網友 R君的時,我講寫這寡周長楫語錄的簡評,除了討論 ST君所謂的「反證」以外,嘛有提「反反證」出來討論。
●「反證」佮「反反證」正兩個名詞計號了無好,暫時將就使用。
所謂的「反證」,照 ST君的講法,著是反對周長楫教授講法的證據。
伊講周「收歸」做閩南語特有詞的台語特有詞,是因為周氏為著欲要證明伊講台語參閩南語,兩者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似度。阿我箸「簡評」內底,摕出無 kang5 的意見,講這寡是台語,毋是廈門話或者是閩南語的特有語詞,著是欲做反對周長楫的看法的證據。(新同學,「熱鬧 vs 門道‧「簡評」的背後」 )
所謂的「反反證」,著是自本台語參閩南語完全 saN1 sang5 的「同源詞」(「同源」的意思是「同一個來源」),周先生 in1 毋知抑是恍惚捎毋著去。叫是這部分的語詞,台語的詞義抑是講法敿廈門話無同。我摕出無 kang5 的意見,認為這寡台語的特有語詞,參廈門話或者是閩南語的用法共款,反對周長楫的看法。(案,這條是根據新同學「反證」,我揢定義的)
●「反證」亦好,「反反證」亦好,計有兩個共通點:
1. 攏是參我的母語 ── 台灣話相關的問題,「相關的問題」著是無限定 kan1 naN1 箸「特有詞」這個部分。
2. 我的看法參周長楫無 sang5,嘛認為伊的見解有問題。
● 個人的感覺,一般來講,大部分網友的印象可能會認為,我寫這寡「簡評」主要的目的是咧講「台語是台語、閩南語是閩南語」。
毋是啦!參這無關係。
1. 兩三年前我有寫講我堅持家己愛分 (台語參閩南語):
較早,「台灣話、閩南話」我攏無分。講「無分 (bo5 hun1)」,是未曉分 (pun1)、是想講毋免分。
未曉分,是對這兩種語言 pat4 了傷少。
想講毋免分,是認為這毋是外要緊的代誌。
但是自 2007年四月了後,我堅持家己愛分,加 pat4 一寡 (kua9) 亦有 (iah8 u7)、看人講一寡五四三的,キモ (案,日語「気持ち」省,阮講做 khi44 moo44,原詞具有多義,阮一般是咧指「心情、感受」) 未爽亦是原因之一。
這我昨暗與 ST君的回覆,亦有小可仔講一下 (e9)。其實,較熟似的網友計嘛知影,甚至猶有人佫 pat4 參我公開討論過。
2. 佫再講,「台語」參「閩南語」的爭差,著毋是孤 ta1 箸語詞、語音、語法。
何況我「簡評」內底亦毋是 kan1 naN1 咧討論「反證」。
3. 所以根本著無需要借寫「簡評」來對我的「堅持」佫再表態。
● 今仔,我欲討論的這篇,著是「反反證」;阿嘛毋是最後一篇,我若想著 (tio9) 著會佫寫出來 ham5 逐個罔 gi7 niuN7、罔娛樂。
■ 周長楫講:
「(台語的) 五百個常用詞」:
普通話 (國語):設宴
臺灣閩南話:請桌 chhiáⁿ toh (TLPA:tshiaN2 toh4)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56)
【設宴】shèyàn 置備酒席。[開桌] khui1 toh4 [辦桌] pan7 toh4。
【宴請】yànqǐng 設宴招待。[請桌] tshiaN2 toh4。
(周長楫等《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1982:689、901)
[設宴] ㄕㄜˋ ㄧㄢˋ∥siet4 ien3 △【辦桌】pan3 toh4。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978。案,原文詞條均用IPA標音,下同)
[宴請] ㄧㄢˋ ㄑㄧㄥˇ∥ien3 tshing2 (tshiaN2) △【請桌】tshiaN2 toh4。
(周,2006:1067)
【請桌】〈廈漳〉tshiaN2 toh4〈泉〉tshiaN2 toh4 辦宴席宴請客人。
【辦桌】〈廈漳〉pan7 toh4〈泉〉pan6 toh4 設宴。同 237頁【開桌】khui1 toh4。
【食桌】〈廈漳〉tsiah8 toh4〈泉〉tsiah8 toh4 吃宴席 ……
【開桌】〈廈漳〉khui1 toh4〈泉〉khui1 toh4 設宴;辦筵席:~ 請人│即帶 這裡 結婚時行 流行 ~ 請人客。∥又叫【辦桌】pan7 toh4 (375頁)。
(周,2006:521、375、663、237)
■ 事實上:
1. 備辦酒席、筵席,箸台灣講「設宴 (siet4 ien3」) 嘛會通,比如講「我想欲設宴款待汝」。這是今仔,古早我毋知。
2. 台語「設宴」的意思,參普通話 (國語)「設宴」咧指「置備酒席 (周,1982)」的意思完全共款。
3.「設宴」參「請人 (tshiaN2 lang9)」、「人設宴」參「與人請 (hoo7 lang5 tshiaN2)」是兩項代誌。台語「辦桌」參「請桌」,同款亦是這種無 sang5 的概念。
「請桌」是「請飵桌」,「飵桌」是「參加筵席」。
「我欲請桌」著是「我欲請人飵桌」,「我欲去與人請桌」著是「我欲去 (與人請) 飵桌」。「請人飵桌」佮「與人請飵桌」,攏是欲設宴 / 辦桌、或者是已經設宴 / 辦桌啊;「設宴 / 辦桌」毋是「請桌」。
所以咱若講設宴請人 (lang9) 的時,箸「設宴 / 辦桌」的後壁,會加一個「請人 (lang9)、請人客」,變講「設宴 / 辦桌請人 (lang9)、設宴 / 辦桌請人客」。
4. 準 kan1 naN7 講「設宴 / 辦桌」,是表示箸備辦筵席這個階段,猶未有「請客」的行為動作。
因此,
講「設宴請人、辦桌請人」計會使兮;若講「請桌請人」著未通阿。
「欲來去飵桌」參「欲來去與人請桌」kang5 意思,著是人有「設宴 / 辦桌」,欲來去與請;若換講做「欲來去與人設宴 / 辦桌」,著毋著啊。
5. 台語「開桌」除了有「設宴」的意思,筵席開始、出頭碗菜的時,嘛號做「開桌」;辦幾桌筵席嘛會使直接講「開幾桌」。古早麻雀場兮 (ba2 tshioh4 tiuN5 e1) 等特殊的娛樂場所,鬥若有骹開始耍 (sng2),嘛有人講「開桌」、「開幾桌」。
■ 我的看法:
● 周長楫先生無論箸伊講「普通話 (國語):設宴」著是對應「臺灣閩南話:請桌」(周,1996) 的進前 (周,1982)、抑了後 (周,2006),若講閩南語,計是對應「辦桌」抑是「開桌」。
真明顯的,伊認為「普通話 (國語):設宴」,台語敿閩南語的講法無 kang5,這未有爭議。
但是事實上 (sir11 / su11 sit11 siong33 / siang33) ,台語的「辦桌、開桌」攏是有「設宴」的意思,參周長楫先生所講閩南語的用法,一疕疕仔爭差嘛無。
● 古早台灣「請桌」這句語詞,可能毋是介普遍 (抑是講毋是常用詞);我欲寫這篇進前,有先請教過一廿 (liap8) 位大台北地區、七十歲以上的在地人相關的問題。其中有一條「啥麼時陣恁會講『請桌』?」無論偏廈漳、偏泉同,第一時間 in1 攏講未出來;但我若佫講「阿若『請薫、請檳榔』咧」?in1 著隨時知影意思,講是咧「請飵桌」。
不而過,台語的辭典大部分嘛有收「請桌」這條,或者是近似詞。
小川尚義:
1. 請桌,馳走を招待する。招ぶ。 (款待 tshe1 tshau1 的菜齣;邀宴)
2. 辦桌,(客を招く時など) 本式の料理を調へる。膳部を整へる。宴席を張る。(欲招待人客的時等等,備辦正式的料理;備置食膳;設宴)
3. 食 (飵) 桌,馳走を食べる。(飵筵席)
4. 開桌,宴會を開く。宴を開く。(辦宴會、筵席)
(《臺日大辭典》武陵,1993)
董忠司:
1. 無收。
2.【辦桌】辦酒席,設宴。
3.【食桌】參加酒席,赴宴。
4.【開桌】筵席開始,開始上菜。
(《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
楊青矗:
1.【請桌】宴請客人。
2.【辦桌】辦酒席,設宴。(辦酒席 設置酒宴請客)
3.【食桌】飯局,赴宴。
4.【開桌】 ①設宴擺設酒席。②酒席開始吃。
(《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
教育部:
1. 請桌,tshiánn-toh,宴客、請客。例:請桌食飯 (請客吃飯)。
2. 辦桌,pān-toh,設宴、辦酒席。指外燴者到家裡掌廚,準備酒菜宴客。例:這擺請人客是欲辦桌,抑是欲去食餐廳?(這次請客是要辦桌,還是到餐廳吃?)
3. 食桌,tsiah8-toh,喝喜酒、吃喜酒。參加喜筵、飯局。例:伊下暗去食桌,無佇厝裡。(他今晚去吃喜酒,不在家。)
4. 開桌,khui-toh,(1.) 擺桌設宴。例:阮阿兄娶某的時陣,阮兜是家己開桌請人。(我哥哥娶老婆的時候,我們家是自個兒擺桌設宴請客人。) (2.) 指宴席開始。例:明仔暗七點欲開桌,你毋通傷晏到。(明晚七點宴席開始,你不要太晚到。)
(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根據頂頭的資料,比較台語參閩南語的講法:
[台] 辦桌 = [國] 設宴 (小川,1993)
[台] 辦桌 = [國] 設宴 (董,2001)
[台] 辦桌 = [國] 設宴 (楊,1992)
[台] 辦桌 = [國] 設宴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1982:689)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2006:978)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2006:357)
[台] 開桌 = [國] 辦筵席 (小川,1993)
[台] 開桌 = [國] 設宴 (楊,1992)
[台] 開桌 = [國] 設宴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開桌 = [國] 設宴 (周,1982:689)
[閩] 開桌 = [國] 設宴 (周,2006:237)
[台] 請桌 = [國] 邀宴 (小川,1993)
[台] 請桌 = [國] 宴請客人 (楊,1992)
[台] 請桌 = [國] 宴客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請桌 = [國] 宴請 (周,1982:901)
[閩] 請桌 = [國] 宴請 (周,2006:1067)
[閩] 請桌 = [國] 辦宴席宴請客人 (周,2006:521)
(案,[台] 台語,[閩] 閩南話,[國] 台灣國語、普通話)
國語「設宴」箸台語佮閩南話一模一樣,毋是講「辦桌」著是講「開桌」。
台語的「請桌」參閩南語的講法亦計共款,是咧指「邀宴、宴請客人、宴客、宴請、辦宴席宴請客人」。
但是,周教授卻認為國語「設宴」是台語的「請桌」,或者講台語的「請桌」著是國語的「設宴」。(周,1996:256)
● 這篇寫了後,我有一個感想:
準周先生猶毋知台語的「辦桌、開桌、請桌」參閩南語有 100%的相似度;若有承認這個部分的功課,伊做了無頂真,安呢伊比較的結果,兩種語言相 sang5 的パーセンテージ,會佫增加 0.01%左右。不而過,伊若講一萬句話,咱會使相信的,著 tshun1 九千九百九十九句。萬分之一喔,「微數不以計量」,呵呵,免消炎,無癀 (妨) 啦。
●「反證」佮「反反證」正兩個名詞計號了無好,暫時將就使用。
所謂的「反證」,照 ST君的講法,著是反對周長楫教授講法的證據。
伊講周「收歸」做閩南語特有詞的台語特有詞,是因為周氏為著欲要證明伊講台語參閩南語,兩者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似度。阿我箸「簡評」內底,摕出無 kang5 的意見,講這寡是台語,毋是廈門話或者是閩南語的特有語詞,著是欲做反對周長楫的看法的證據。(新同學,「熱鬧 vs 門道‧「簡評」的背後」 )
所謂的「反反證」,著是自本台語參閩南語完全 saN1 sang5 的「同源詞」(「同源」的意思是「同一個來源」),周先生 in1 毋知抑是恍惚捎毋著去。叫是這部分的語詞,台語的詞義抑是講法敿廈門話無同。我摕出無 kang5 的意見,認為這寡台語的特有語詞,參廈門話或者是閩南語的用法共款,反對周長楫的看法。(案,這條是根據新同學「反證」,我揢定義的)
●「反證」亦好,「反反證」亦好,計有兩個共通點:
1. 攏是參我的母語 ── 台灣話相關的問題,「相關的問題」著是無限定 kan1 naN1 箸「特有詞」這個部分。
2. 我的看法參周長楫無 sang5,嘛認為伊的見解有問題。
● 個人的感覺,一般來講,大部分網友的印象可能會認為,我寫這寡「簡評」主要的目的是咧講「台語是台語、閩南語是閩南語」。
毋是啦!參這無關係。
1. 兩三年前我有寫講我堅持家己愛分 (台語參閩南語):
較早,「台灣話、閩南話」我攏無分。講「無分 (bo5 hun1)」,是未曉分 (pun1)、是想講毋免分。
未曉分,是對這兩種語言 pat4 了傷少。
想講毋免分,是認為這毋是外要緊的代誌。
但是自 2007年四月了後,我堅持家己愛分,加 pat4 一寡 (kua9) 亦有 (iah8 u7)、看人講一寡五四三的,キモ (案,日語「気持ち」省,阮講做 khi44 moo44,原詞具有多義,阮一般是咧指「心情、感受」) 未爽亦是原因之一。
這我昨暗與 ST君的回覆,亦有小可仔講一下 (e9)。其實,較熟似的網友計嘛知影,甚至猶有人佫 pat4 參我公開討論過。
2. 佫再講,「台語」參「閩南語」的爭差,著毋是孤 ta1 箸語詞、語音、語法。
何況我「簡評」內底亦毋是 kan1 naN1 咧討論「反證」。
3. 所以根本著無需要借寫「簡評」來對我的「堅持」佫再表態。
● 今仔,我欲討論的這篇,著是「反反證」;阿嘛毋是最後一篇,我若想著 (tio9) 著會佫寫出來 ham5 逐個罔 gi7 niuN7、罔娛樂。
■ 周長楫講:
「(台語的) 五百個常用詞」:
普通話 (國語):設宴
臺灣閩南話:請桌 chhiáⁿ toh (TLPA:tshiaN2 toh4)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笠,1996:256)
【設宴】shèyàn 置備酒席。[開桌] khui1 toh4 [辦桌] pan7 toh4。
【宴請】yànqǐng 設宴招待。[請桌] tshiaN2 toh4。
(周長楫等《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1982:689、901)
[設宴] ㄕㄜˋ ㄧㄢˋ∥siet4 ien3 △【辦桌】pan3 toh4。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2006:978。案,原文詞條均用IPA標音,下同)
[宴請] ㄧㄢˋ ㄑㄧㄥˇ∥ien3 tshing2 (tshiaN2) △【請桌】tshiaN2 toh4。
(周,2006:1067)
【請桌】〈廈漳〉tshiaN2 toh4〈泉〉tshiaN2 toh4 辦宴席宴請客人。
【辦桌】〈廈漳〉pan7 toh4〈泉〉pan6 toh4 設宴。同 237頁【開桌】khui1 toh4。
【食桌】〈廈漳〉tsiah8 toh4〈泉〉tsiah8 toh4 吃宴席 ……
【開桌】〈廈漳〉khui1 toh4〈泉〉khui1 toh4 設宴;辦筵席:~ 請人│即帶 這裡 結婚時行 流行 ~ 請人客。∥又叫【辦桌】pan7 toh4 (375頁)。
(周,2006:521、375、663、237)
■ 事實上:
1. 備辦酒席、筵席,箸台灣講「設宴 (siet4 ien3」) 嘛會通,比如講「我想欲設宴款待汝」。這是今仔,古早我毋知。
2. 台語「設宴」的意思,參普通話 (國語)「設宴」咧指「置備酒席 (周,1982)」的意思完全共款。
3.「設宴」參「請人 (tshiaN2 lang9)」、「人設宴」參「與人請 (hoo7 lang5 tshiaN2)」是兩項代誌。台語「辦桌」參「請桌」,同款亦是這種無 sang5 的概念。
「請桌」是「請飵桌」,「飵桌」是「參加筵席」。
「我欲請桌」著是「我欲請人飵桌」,「我欲去與人請桌」著是「我欲去 (與人請) 飵桌」。「請人飵桌」佮「與人請飵桌」,攏是欲設宴 / 辦桌、或者是已經設宴 / 辦桌啊;「設宴 / 辦桌」毋是「請桌」。
所以咱若講設宴請人 (lang9) 的時,箸「設宴 / 辦桌」的後壁,會加一個「請人 (lang9)、請人客」,變講「設宴 / 辦桌請人 (lang9)、設宴 / 辦桌請人客」。
4. 準 kan1 naN7 講「設宴 / 辦桌」,是表示箸備辦筵席這個階段,猶未有「請客」的行為動作。
因此,
講「設宴請人、辦桌請人」計會使兮;若講「請桌請人」著未通阿。
「欲來去飵桌」參「欲來去與人請桌」kang5 意思,著是人有「設宴 / 辦桌」,欲來去與請;若換講做「欲來去與人設宴 / 辦桌」,著毋著啊。
5. 台語「開桌」除了有「設宴」的意思,筵席開始、出頭碗菜的時,嘛號做「開桌」;辦幾桌筵席嘛會使直接講「開幾桌」。古早麻雀場兮 (ba2 tshioh4 tiuN5 e1) 等特殊的娛樂場所,鬥若有骹開始耍 (sng2),嘛有人講「開桌」、「開幾桌」。
■ 我的看法:
● 周長楫先生無論箸伊講「普通話 (國語):設宴」著是對應「臺灣閩南話:請桌」(周,1996) 的進前 (周,1982)、抑了後 (周,2006),若講閩南語,計是對應「辦桌」抑是「開桌」。
真明顯的,伊認為「普通話 (國語):設宴」,台語敿閩南語的講法無 kang5,這未有爭議。
但是事實上 (sir11 / su11 sit11 siong33 / siang33) ,台語的「辦桌、開桌」攏是有「設宴」的意思,參周長楫先生所講閩南語的用法,一疕疕仔爭差嘛無。
● 古早台灣「請桌」這句語詞,可能毋是介普遍 (抑是講毋是常用詞);我欲寫這篇進前,有先請教過一廿 (liap8) 位大台北地區、七十歲以上的在地人相關的問題。其中有一條「啥麼時陣恁會講『請桌』?」無論偏廈漳、偏泉同,第一時間 in1 攏講未出來;但我若佫講「阿若『請薫、請檳榔』咧」?in1 著隨時知影意思,講是咧「請飵桌」。
不而過,台語的辭典大部分嘛有收「請桌」這條,或者是近似詞。
小川尚義:
1. 請桌,馳走を招待する。招ぶ。 (款待 tshe1 tshau1 的菜齣;邀宴)
2. 辦桌,(客を招く時など) 本式の料理を調へる。膳部を整へる。宴席を張る。(欲招待人客的時等等,備辦正式的料理;備置食膳;設宴)
3. 食 (飵) 桌,馳走を食べる。(飵筵席)
4. 開桌,宴會を開く。宴を開く。(辦宴會、筵席)
(《臺日大辭典》武陵,1993)
董忠司:
1. 無收。
2.【辦桌】辦酒席,設宴。
3.【食桌】參加酒席,赴宴。
4.【開桌】筵席開始,開始上菜。
(《台灣閩南語辭典》五南,2001)
楊青矗:
1.【請桌】宴請客人。
2.【辦桌】辦酒席,設宴。(辦酒席 設置酒宴請客)
3.【食桌】飯局,赴宴。
4.【開桌】 ①設宴擺設酒席。②酒席開始吃。
(《國台雙語辭典》,敦理,1992)
教育部:
1. 請桌,tshiánn-toh,宴客、請客。例:請桌食飯 (請客吃飯)。
2. 辦桌,pān-toh,設宴、辦酒席。指外燴者到家裡掌廚,準備酒菜宴客。例:這擺請人客是欲辦桌,抑是欲去食餐廳?(這次請客是要辦桌,還是到餐廳吃?)
3. 食桌,tsiah8-toh,喝喜酒、吃喜酒。參加喜筵、飯局。例:伊下暗去食桌,無佇厝裡。(他今晚去吃喜酒,不在家。)
4. 開桌,khui-toh,(1.) 擺桌設宴。例:阮阿兄娶某的時陣,阮兜是家己開桌請人。(我哥哥娶老婆的時候,我們家是自個兒擺桌設宴請客人。) (2.) 指宴席開始。例:明仔暗七點欲開桌,你毋通傷晏到。(明晚七點宴席開始,你不要太晚到。)
(線頂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根據頂頭的資料,比較台語參閩南語的講法:
[台] 辦桌 = [國] 設宴 (小川,1993)
[台] 辦桌 = [國] 設宴 (董,2001)
[台] 辦桌 = [國] 設宴 (楊,1992)
[台] 辦桌 = [國] 設宴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1982:689)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2006:978)
[閩] 辦桌 = [國] 設宴 (周,2006:357)
[台] 開桌 = [國] 辦筵席 (小川,1993)
[台] 開桌 = [國] 設宴 (楊,1992)
[台] 開桌 = [國] 設宴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開桌 = [國] 設宴 (周,1982:689)
[閩] 開桌 = [國] 設宴 (周,2006:237)
[台] 請桌 = [國] 邀宴 (小川,1993)
[台] 請桌 = [國] 宴請客人 (楊,1992)
[台] 請桌 = [國] 宴客 (教育部網路辭典)
[閩] 請桌 = [國] 宴請 (周,1982:901)
[閩] 請桌 = [國] 宴請 (周,2006:1067)
[閩] 請桌 = [國] 辦宴席宴請客人 (周,2006:521)
(案,[台] 台語,[閩] 閩南話,[國] 台灣國語、普通話)
國語「設宴」箸台語佮閩南話一模一樣,毋是講「辦桌」著是講「開桌」。
台語的「請桌」參閩南語的講法亦計共款,是咧指「邀宴、宴請客人、宴客、宴請、辦宴席宴請客人」。
但是,周教授卻認為國語「設宴」是台語的「請桌」,或者講台語的「請桌」著是國語的「設宴」。(周,1996:256)
● 這篇寫了後,我有一個感想:
準周先生猶毋知台語的「辦桌、開桌、請桌」參閩南語有 100%的相似度;若有承認這個部分的功課,伊做了無頂真,安呢伊比較的結果,兩種語言相 sang5 的パーセンテージ,會佫增加 0.01%左右。不而過,伊若講一萬句話,咱會使相信的,著 tshun1 九千九百九十九句。萬分之一喔,「微數不以計量」,呵呵,免消炎,無癀 (妨) 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