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條:
gio5 兮
gio5 e5 蟯=的。
男子が自己と同名の者を親の意を以て呼ぶ詞 (ta1 poo1 人對參家己 kang5 名的人,咧稱呼的用詞,有帶彼囉有親近、親 tshiang1、mah44 tsih32 的氣口)。
同名。
(小川尚義《臺日大辭典‧上》武陵,1993:350)
■ 重注:
1. 對同名的人的面稱。
例一:李登輝問黃昆輝講:「gio5 兮,汝當時 (tang1 si5) 欲娶 (tshua7) 孫新婦?」
這個場合講做「gio5 e9」,後字讀「輕聲」,前字免變調。
2. kang5 名。
例二:「王裕仁 (參日本昭和天皇是 gio5 兮)。」( 2009,11,20《講ka1 lo2 (2)》。案,昭和天皇嘛號做「裕仁」)
這個時陣愛講做「gio5 e5」,後字讀本調,前字有變調。
小川「=的」是表示輕聲讀「e9」,前字「蟯」陽平無變調,這是對 kang5 名的人咧當面稱呼 (例一),是對稱代名詞;準若毋是面稱,愛寫「蟯的」,兩字的中央仔未使有「=」的記號,像例二、抑是講「這位王先生,佮汝是 gio5 e5」等,這攏是他稱代名詞。《臺日大辭典》濫濫做夥,毋著;林俊育先生的線頂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綴咧翻做「giô - -ê [蟯- -的]」,參實際的用法佮讀法略仔有精差。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
〖偶的〗〈漳〉gio2 e 稱呼與自己同名的人:恁 ~ 即擺佫做代表。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53。案,音標換做TLPA是 gio5 e)
《臺日大辭典》的詞條是用偏廈腔做主體,辭典內底並無收「蟯=的」其他的音腔,這表示:
1. 可能別的音腔的所在,共款亦是相 sang5 的講法。
2. 可能別位無這句語詞,這是偏廈腔地區的特有詞。
照周先生的講法 ka1 看 khiai9,第二條較歹成立,因為箸閩南地區的某一寡所在,猶有類似的用法。合理的推測是漳州猶有保留古 (實在嘛無算古啦) 語彙,泉州話我毋知;上少,廈門話已經無這句,消失去啊,這條應該毋是周教授未曉兮、或者是落鉤去的。阿毋,敢會是漳州人學台灣話講的?這個可能性毋是無,誠 (tsiaN5) 細啦。
個人認為「蟯、偶」計是借字。
6 則留言:
在地漳州話確實自本就講做“蟯的”(gio5--e5),毋是學台灣。“蟯”有兩瓣,鬥成雙。所以,共名的儂,互相稱呼對方“蟯的”。
Lim'R:
1. 照汝所說,我「合理的推測是漳州猶有保留古 (實在嘛無算古啦) 語彙」,有影「合理」。
2. 汝講的「詞源」有可能,若安呢“蟯”著毋是借字,多謝汝的補充。
那麼,「父」怎會切「ㄅ」的音呢?
《一切經音義》卷45:「詩曰:『既破我斧』。《說文》:『斧,破也。從斤,父聲』」(CBETA, T54, no. 2128, p. 606, c14)
所以「父」和「斧」字,音一樣,只是第幾聲不同。
看來「父」有兩音,一是《說文》的「扶雨反」,這是「hu7」,
一是「傅 poo3」。
這樣子說,是否正確?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9196.html
這兩個字,康熙字典有記載。
偶是本字
如偶成的偶本音即gio2
閩南語“偶”不都讀gio2(第2調),只有老偏泉腔才是。
像我們“偶成”和“偶然”讀ngoo2 sing5跟ngoo2 jian5。而男人對同性同名的面稱、背稱也叫gio5 e5,gio5第5調。
韻調都不一致,哪裡是本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