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不諳音聲」佮「囿於方音」

這篇嘛算是料理人 - 2011,01,21,16:26dongxie - 2011,01,28,15:5502,10,14:36兩位留言內底,有關「時勢音」佮「動機」這兩個問題回應的補充。

● 談論台文漢字的寫法,個人主觀的看法:

pat4 一屑屑仔漢語聲韻學常識,可能對字音的讀法較有根據,咧檢驗字、音對應的時陣,會有一寡助益。

略仔知影咱 tsia5 各地方音的特色,本字是所有台語的次方言計會合用兮,無可能台北的 kuiN1 mng5 (關門) 參宜蘭的 kuaiN1 muiN5 寫無共款。若欲借字,嘛是揣攏有對同的字,較未有爭議。

考求本字一定愛有「證書」,有「書證」通補充會佫較好。(
「塍、田」)

萬不一若無這寡條件 -咧?抑是有所欠缺,嘛未要緊。咱會使摕別人各種無仝 (kang5) 的看法來參照比較、做判斷、提問題,照常會當參加討論。但是,互相尊重,一定愛遵守。

用字會使從眾,m7 koh8 毋通排斥其他的寫法。若有具體的理由,欲講人用了無適當,這無妨;講了人欲接受抑無愛 (讀連音 buai3),咱無權利亦無必要去干涉;準人若甘願做孤鳥 (koo1 tsiau2),著隨在人去發揮,這是人的自由。無合用的寫法,徦尾 -仔自然會消失,免煩惱 hah4 濟。

事實上,我發見著算具備這寡條件的人,有當陣仔嘛會恍惚、隨宜從事、阿抑是因為其他的因素,講了無正確。摕網路頂 -仔的一份說帖做例,說帖無注出處 **,照內容讀 khiai9,寫作者聲韻學的素養絕對 m7 naN7 一屑屑仔。這篇說帖拄有提起「本字」佮「用字」的相關問題,嘛拄好「講了無正確」,阿我拄好摕來做例,sin7 sua3 來探討「講了無正確」的原因:

【陷眠】hām-bîn

對應華語:夢囈

用例:伊咧陷眠

民眾建議:啽眠、含眠

用字解析:
臺灣閩南語「夢囈」說 hām-bîn,傳統習用字作「陷眠」。沒有其他寫法。「眠」睡眠之意,用字沒有問題,「陷」字音契合,但意義比較難以理解,「陷入睡眠」不一定是「夢囈」,所以保守的說,用「陷」字只是借音字。

有民眾建議寫成「啽眠」。《集韻》:「啽,寐聲。五含切(gâm)。」意義上有點關係,但也不甚契合。音韻上比較迂遠,不一定是本字,字也很僻,不適用。

至於「含眠」的「含」音 hâm,聲調不合,意義也不如「陷」契合,同時也很少人使用,因此不太適用。
(
「306pdf - 【陷眠】hām-bîn 【成】tsiânn」)

● 先來講這份說帖毋著的所在:

1. 臺灣閩南語「夢囈」說 hām-bîn,傳統習用字作「陷眠」。沒有其他寫法。

這毋著!
m7 naN7 講「hām-bîn」嘛有人講「ham5 bin5」,阿「傳統」絕對有「其他寫法」。

1-1.
有高人講:
白話文「說夢話」,台人曰「酣眠」,淺人白丁誤為「陷眠」,音近混淆之。

這是 in1 陰、陽平變調計共變中平調的關係,論真講 khiai3,用「酣眠」參用「陷眠」,相拍未過田岸,第一名講第二名,攏先覺啦。

1-2.
Gē 讛 khùn ê sî chhut-siaⁿ , khùn teh kóng-uē , hâm-bîn . (睏的時出聲,睏 teh4 講話,ham5 眠)
Gē 囈 kap tíng-bīn jī sio-siāng . (佮頂面字相 kang5)
(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台灣教會公報社,2006:137)

這是第五聲陽平調,毋是第七聲陽去調。《甘典》冊名雖然是「廈門音」,實際上是台灣偏廈的口音。

1-3.
ham5 bin5 含眠。①寐惚ける。ー ー 含觸 = 同上。②寐言。你在 ー ー = 何を寐言をいうか。
ham5 bin5 ue7 含眠話。寐言。

(小川尚義《臺日大辭典‧下》武陵,1993:536)

1-4.
台文/華文線頂辭典 亦做「含眠」,讀做 ham33 bin24,會使注意聽伊發音。

1-5.
所以「ham」無一定是發第七聲變低平調。有真濟主張本字愛寫「酣眠」的人士,這嘛表示咱 tsia5 猶有人講「ham33 眠」,寫「陷眠」咸 in1 的腔口著無對同 (
「教育部作夢寫做陷眠(應為酣眠或鼾眠)」) 。毋是咧討論用字兮的文章,嘛有寫做「酣眠」兮,關鍵字用「台語酣眠」,網路揣 -一下著有。阿「傳統習用字作『陷眠』、沒有其他寫法」,佫較是無稽之談。

2.「陷」字音契合,但意義比較難以理解,「陷入睡眠」不一定是「夢囈」,所以保守的說,用「陷」字只是借音字。

嘛毋著!!
這個「借音字」未當 (tang3) 適用箸所有的腔口。

「陷」是第七陽去聲,連讀變低平調,講「酣眠」的人真明確的變調了後是講中平調,欲對應這兩種腔口的音調,kan1 naN7 第五聲陽平調才有合。若欲借字,應該是「含、咸、函、銜 ……」才合理。

3. 民眾建議寫成「啽眠」。《集韻》:「啽,寐聲。五含切(gâm)。」意義上有點關係,但也不甚契合。音韻上比較迂遠,不一定是本字,字也很僻,不適用。

佫毋著!!!
「啽」字義毋是「有點關係」若爾,是完全「契合」。音韻嘛一致,一定是本字。適用。

3-1.
啽,《集韻》頂頭有兩種寫法,嘛會使寫做 [「寐」-字的「未」改「含」] (請閱:
「含眠、陷眠」),《集韻》的注解「寐聲」,有影會使做幾囉款解說,m7 kuh8,《廣韻‧下平二十二覃》講:「寐中言語」著有夠清楚嘍。意義完全對同 (tang5),毋是「有點關係」若爾 (naN7 niaN7);事實上,古早古早著有用例,《列子‧卷第三周穆王篇》:「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元代朱名世有一卷《啽囈集》。

3-2.
五含切,疑覃平開一咸,中古漢語「疑」紐台語話音會使讀 h-,比如「魚、蟻、岸、額」,「覃」韻的「庵、貪、堪、南」台語讀 -am,「疑」是濁母,「覃」是平聲,台語拄讀做 ham5。

3-3.
「啽」-字「很僻,不適用」?講 heh8 in1 ma2 khit4 e9 (「無影無跡、有空無榫、無意義」的意思),實在有影,人未堪兮氣。

台灣教育部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頂頭的:

[亻因] (in1)、 [上「相」下「同」] (siang5)、[扌冒] (mooNh4)、僫 (oh4)、蕨 (kheh4)、曷 (ah8)、[氵常] (siuN5)、婸 (giang1)、鈃 (giang1)、擉 (tiak8)、[甚冘] (sim3) ……

佗 (to2) 一字毋是「很僻」,kan2 著亦「適用」?嘛用阿足爽 -兮;「啽」敢會比這寡字佫較「僻」?

4. 至於「含眠」的「含」音 hâm,聲調不合,意義也不如「陷」契合,同時也很少人使用,因此不太適用。

猶原毋著!!!!
「含眠」的「含」音 hâm,聲調比「陷」較合;使用的人比「陷眠」較濟;準若是借音,用「含」比「陷」佫較適合。

4-1.
「含」第五聲陽平,講「ham11 眠」的所在有合,比如「含笑 (花)、咸豐、同治」講「ham11 tshiau11、ham11 hong44、tong11 ti33;講「ham33 tshiau11、ham33 hong44、tong33 ti33」的地區,in1 講「ham33 眠」,嘛是有對同。

準頂頭講 -兮,讀 khiai9 傷茹,用
「留言回覆‧■ 關於調號的標法等」的「頇顢」做例,我小繵一個仔音值咧,唸 khiai9 著較清楚:

華語詞目 差勁

鹿港偏泉腔 頇顢 hâm-bǎn (講 ham11 慢)
三峽偏泉腔 頇顢 hâm-bān (講 ham11 慢)

台北偏泉腔 頇顢 hâm-bān (講 ham11 慢)
宜蘭偏漳腔 頇顢 hâm-bān (講 ham33 慢)
台南偏漳腔 頇顢 hâm-bān (講 ham33 慢)
高雄通行腔 頇顢 hâm-bān (講 ham33 慢)

準若無受其他腔口的影響,講「ham33 眠」的所在,一定講「ham33 慢」無例外。

注,灣教育部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台北偏泉腔」是孤指新北市蘆洲的偏同安腔,個人認為是新派的口音,毋是老輩的腔口。若是台北的偏泉腔,佫有另外一款讀法:
台北市偏泉、同腔 講 ham11 慢
台北市偏廈門腔 講做 ham33 慢

4-2.
台語的「ham5 眠」是指「夢囈」,「陷入睡眠」著毋是「夢囈」。若照王華南先生講 -兮,欲「橫柴 giah8 入灶」,嘛會使解說做「包含睡眠」,因為「含眠話」包括毋是咧睏,精神的時烏白講的話。烏白講有人著會笑講是咧「講睏話」抑「咧 ham5 眠」,烏白講的人並無咧睏。阿嘛有人講用「含眠」才著,因為「含糊、含混」嘛是用「含」。(
「教育部公佈台語300字建議修正」)

「陷眠」敿「含眠」共款,平平是借音字,意義著在人解說 -兮,啥咧有「契合」抑無?何況「借音字」抑毋是「借義字」,音,準上要緊,參字義無啥關聯啦。

4-3-1.
少人用著「不太適用」,安呢哪著創啥「建議用字」,佫去揣一寡新的用字。逐個繼續用「我甲你、卡好呷、水噹噹、會凍去、乎我愛 ……」,毋是加真省事?

4-3-2.
啥人做過統計,講用「含眠」兮比用「陷眠」兮較少,數據箸佗?

tsia5 有一份現成的資料,無講真精確,上無,會使搦一個仔大概,逐個罔參考。總是,這毋是我空喙哺舌家己編 -出來兮。

Google 搜尋:
含眠 約有 3,850,000 項結果
陷眠 約有 1,100,000 項結果

蕃薯藤搜尋:
約有159000項符合含眠的查詢結果
約有 85100項符合陷眠的查詢結果

yahoo搜尋 (台灣網頁優先):
含眠 搜尋結果約9,190個,
陷眠 搜尋結果約1,530個,
(案,以上計是今仔日的資料)

喙佮目諍?

例文的作者 pat4 聲韻學,知影「陷」毋是本字,嘛真用心做解說;這毋是一時的失察覺,嘛毋是凊采寫寫咧、有交代著準煞的應酬文。無,敢是作者無了解台灣各地方音的特色,毋知影有的所在講「ham33 眠」所致?準若是這個原因,安呢逐個著會使較放心,這是小失誤,人若摕證據講台灣猶有的地區講「ham33 眠」,伊著會考慮抑是提新的論述,慢慢仔研究,總會有結局;當然,世間事無絕對 -兮,往往 (ing2) 嘛有彼囉無疑悟的時陣。

所謂的無疑悟,著是準若欲強詞奪眾理,講用「ham33 眠」是「因為台語口耳相傳,有很多發音都唸錯了而不自知」,安呢著無伊法啊。不而過講「ham33 眠」的人嘛未因為安呢,著改講「陷眠」;阿講「ham11眠」的人,嘛未改講「酣眠」。這是典型的「不諳音聲」,「不諳音聲」真容易與人 (hoo7 lang5) 看破骹手,所以我講是小失誤,會使放心兮。

我較關心兮是明明知影咱 tsia5 各種次方音的用法,但是去致著「囿 (讀做「又、右」) 於方音」的症頭,煞亂主拂。

毋是講未使用方音,用方音顛倒佫較好,佫較會當保存各種無同的語料參話音通做比較。我咧講的「囿於方音」,是指「我講的才著,別人講的攏無標準」;另外,所有的「考求」攏按家己主觀的需要去鬥資料,安呢就難免參事實有爭差。甚至做假、講白賊,家己猶無致覺,亦嘛有人是挑意故 -兮。

欲避免「囿於方音」的第一要件,著是我上頭仔講的:「知影咱 tsia5 各地方音的特色,本字是所有台語的次方言計會合用兮」。換一句話講,本字一定著符合台灣所有口音的對應。我簡單舉一個例:

用手「tshih8」物件,阮嘛講「lih8」。[扌列],《玉篇》呂結切,捺也。音、義攏有合。但是士林彼箍圍仔的在地人,參宜蘭、下港的人共款,講做「jih8」。[扌列] 中古漢語是「來」紐,若摕未出來「來」紐的字,in7 有讀「j-」的實證,硬諍講 [扌列] 著是「lih8、jih8」的本字,阿毋著欲叫人綴阮講「lih8」?這著是「囿於方音」。

sin7 sua7 響應一個仔
Haiker兄箸2011,02,10,16:29對「動機」的看法,我同意伊講 -兮。「囿於方音」一定有理由,理由 m7 naN7 孤一款,無 te3 蒦 (ioh4)。理由著是動機,別人的動機是啥,我正經毋知,有人主張講知嘛未使講。講人的是非著是是非人?這愛看汝揢「是非」按怎樣定義,「是非」嘛是「『著』佮『毋著』」的意思,人若犯錯,逐個攏做「好人」,安呢著天下太平?「動機」嘛是共款,警察抑檢察官咧記者會或者箸法院陳述被告的犯罪動機,警察敿檢察官敢攏「壞人」?我欲講的是分析代誌,(1.) 未使用二分法、未使以偏概全,一個帶 (tai3) 屎,哪有通人 (thong1 lang5) 綴咧落衰 (loh8 sue1) 的道理?(2.) 佫較未使人講綴人講,放屎分汝捧 (phong2)。

準若我有這囉破病路,「動機」拍算是對「母語」的「使命感」蓋過「責任感」,欲揢「時勢音」總貿 (bau7) 的關係。當然,我無咧啽眠,這是比喻;我自本的一箍散散無啥遠志,m7 koh8,嘛無近視,好咧加再!


**
多謝philip - 2011,02,15,13:01 的拍報,說帖的出處是台灣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編輯小組
(2011,02,16 補)

5 則留言:

mysky 提到...

我投「啽眠」一票!

不過,「啽」,從gâm(五含切),到唸作ham5,也不能排除"訛傳"的可能;例如,陳修的就認為"hām眠",為"lām(諵)眠"之訛。

陳修的見解提供我們一個訊息,即語言有"訛變"的可能性。

philip yen 提到...

赫宇
關於說帖的出處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discuss_news_holo.html

mysky 提到...

其實,這個"說帖"早就看過了,不過,當時未細究,便認同"陷眠"一詞。現在稍加琢磨,發現您說的比較在理。

"陷眠"雖然比較合乎我的腔口,不過,字義不合格,這票自然不能投下去。像以前都把燒銀紙"gan3錢",說成"kan3錢",從小錯到大,習慣成自然,要不是及時發現,可能我也會照樣傳給家中下一代,幾代之後,積非成是,又是一番風景了!

「啽眠」,有沒有可能從"gâm眠"被訛傳為"hām眠?根據我的經驗法則這是可能的!當然,版主根據聲韻學,說得頭頭是道,我也樂於接受。

另外,前面提到的"gan3錢",漢字毋知安怎寫?順紲借問一下!

RORO 提到...

版主
☆ 冷僻字用多了
就是常用字
冷僻是結果
不是原因

匿名 提到...

版主:
吳坤明先生台語漢字尋查的理論,很深奧很複雜,不經詳細解釋、教導,我感覺一般人光看書本,不易讀懂。
拜您這個部落格之賜,我多少也了解吳先生在「聲調的語音、讀音對應關係」裡,說的並非很有道理。極可能就是您所謂的「不諳音聲」,只是不敢確定,因為個人實力的關係。
這些說法是由教臺灣語文的大學教授所推薦、鼓吹的,又是「2006 年大學基礎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的論文,不曉得有沒有人提過質疑或拿出來討論?我想若真的有問題,有能力的人也不要裝迷糊,可否麻煩您針對這部分,提出一點仔看法。或者您同意吳先生的說法,也請您釋疑一下。
謝謝
網頁是http://www.knu.edu.tw/cge/main/%E4%B8%AD%E5%BF%83%E5%AD%B8%E5%A0%B1/%E9%80%9A%E8%AD%98%E7%A0%94%E7%A9%B6%E9%9B%86%E5%88%8A/09/%E6%9E%97%E6%94%BF%E8%8F%AF.pdf
我已經敲3次,電腦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