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 yen - 2011年6月10日上午11:57 留言:
我跟Hiker先生有同樣的問題,在"西北雨",你的引據幾乎都有清楚的交代,除了應劭那段.然在這一篇,羅常培,高本漢.....乃至黃典誠的說話,甚至"呂氏春秋",孫元衡的詩,出處均未詳.是否我也來個大膽假設,這些材料是從網上抓的?自然我也求證,或者也不算小心吧,有些網路上還是沒找着.我想了解,我的假設正確否,我更想知道,如果是您的第一手資料,怎不PO上來源呢.這很重要,就是你說的"說服力"吧.
philip:
汝好,就汝頂頭的留言,回覆如次:
1. 先講一個ポイント ── 我發文引用的資料,大部分是按以前的筆記抄兮,想 -著、抑是拄好看 -著,我著捎來用,較省力;「說服力」並毋是我寫文所欲追求兮,連這款動機著無。當然,發文的內容準有人有無 sang5 的的看法,我接受討論、辯難,所以才設這個 blog。若有人毋相信我引述的資料,嘛未要緊;不而過若參我較熟的網友有這款疑慮,準都合會拄好,普通我是會詳細回答,阿汝嘛會使講我看人咧 suah4 鹽。
2. 佫來,汝所問兮這兩篇發文引用資料的來源,有兩個是隈 (ui3) 網頂搦 -兮,計箸「台語外老?」 :(1)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箸「納蘭性德詞全集《飲水詞》 ;(2) 廣瀬旭莊的《阿部野》箸「日本の漢詩一覧」 。這兩個資料我攏無佫對 -過,理由是我講 -過:「這兩款例夭壽濟」,準資料的內容略仔有爭差,但未影響我欲表達的意思,這並毋是重點。其實我進前讀黛郎《磨刀集》著 pat4 看著乃木將軍的漢詩;若講漢人寫 -兮,母語無入聲或消失的人做入聲押韻的詩,不過是其中的現象之一,我加講兩個仔,少缺人母語無合唇鼻音韻尾 -m,嘛會曉用深、咸兩攝的字做韻寫詩;郭茂松「人、春」互押,汝未使講新莊、新竹、台中的語音「人、春」同韻 (郭氏新莊生兮,細漢搬去新竹,退休了去箸台中),這我箸《新生詩苑》看 -著兮。總講一句,毋是詩詞的用韻著的確會敿實際的語音有對同 (tui3 tang5),自古至今皆然。
3. 關於我引用羅常培、高本漢等諸學者的講法,計是我親目看過 -兮,羅常培的是箸《廈門音系》、陳冠學是箸《臺語之古老與古典》、吳在野《河洛閩南語縱橫談》、黃典誠《黃典誠語言學論文集》。其他兮是四年前我質疑梁烱輝《臺灣閩南語正名 ──「河洛」乎?「福佬」乎?「貉獠」乎?》,內底引用的資料。欲佫勻 naNh8 去 hiau1,隨頁仔去掀,kan1 naN7 想著嬾。不而過,除了高本漢是一本台灣商務出的中譯本,冊名我未記得;另外丁邦新的作品我有看過幾仔篇,敢是箸《台灣語言源流》,我無把握以外,其他兮我猶有印象,有幾本仔今仔猶囥箸身邊: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王力《漢語史稿》、董同龢《漢語音韻學》、林金鈔《閩南語研究》。
4. 其他兮因為我書猶未收 khiai9,我有詳細的資料:(1) 應劭《風俗通義》世界,1963:卷六5 – 6;(2)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下》北京中華,2010:628;(3) 周祖謨《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東大,1996:183、203;(4) 孫元衡《客以海圖見遺漫賦一篇寄諸同學》,《臺灣府志三種‧下》北京中華,1985:2709。
5. 網頂各色的資料計真豐富,用 -起來亦真利便,蔡英文講:
以前,我們覺得有學問的人,叫做飽學之士,也就是什麼東西都在他腦袋裡啊,叫做飽學之士。那今天,什麼東西都在電腦裡啊,那作為一個讀書人,作為一個知識份子,你跟電腦不同的地方,電腦跟你做不到的地方,才是你競爭的開始啊,跟別人不一樣。所謂競爭,就是 making in difference。就是 making in difference,你必須要找出差異性嘛。也就是說,在今天電腦做不到的地方,才是你取勝的地方。你千萬不要靠電腦來取勝,你要靠你自己在電腦之外的這些元素來競爭。 (詳細的內容請link 本 blog 正朋上頂懸,蔡英文講演:「變動中的新世界 - 青年世代與未來」中央大學 part_2,按6分40秒的所在開始)
伊的意思是講電腦毋是替某一個、或者特定的人咧服務,任何人計攏會使利用電腦。靠電腦有影加真輕可,但是逐個煞變像一個模印 -出來兮,毋是因為利用電腦的資料著會佔贏面。蔡主席的要求、抑是講期待,對別項代誌我毋敢有意見,阿我著有影毋 pat7。準若是對咱母語的探究,這種要求可能有較懸;至少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較愛鼓吹人使用網頂的資源,三四年前箸舊的 blog 我著主張 -過。若正經會曉利用、毋通揢網頂的資料錯解、誤用、用誤、胡亂衍伸、斷章取義、自我詮釋、偷換概念,安呢著阿彌陀佛啦!安呢敢著比別人較懸,我無清楚啦;上無,落屎馬 (lau3 sai2 be2) 無咱份。當然,看書嘛相 sang5,咱鬥陣勉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