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唐國史補內底的「語訛」咧講啥?

這篇是欲與網友看 *兮,乾若針對K(2012211日上午1:01)philip(2012212日下午4:02)所問兮《唐國史補》有關「語訛」的問題;敬告兩位同好,我盡量寫與詳細,恁盡量讀與斟酌;減采我用母語思維的表達方式恁未合,這是我無意識的悪い癖改(kue2)khiai2,回覆網友是我主觀的意願,未挑意故安機關。這個短文是阮對張光宇先生「閩南話古全濁聲母不分平仄都有送氣與不送氣的現象……送氣一類讀法可能係閩南先民由這塊北方故土攜帶南下傳承至今」這寡話,感覺伊寫了無妥當的一部分;當然,因為對象咸目的無sang5,我有略仔增刪。

是,我有講過(讀變調)「毋管伊的理論有通無,個人感覺張光宇用《唐國史補》頂仔的這段記載做佐證,是一個敗筆」這句話,意思是講這是一個失敗的例證,「李肇先生根本著毋是咧講送氣敿無送氣的分別」是失敗的所在之一,不過其他兮參今仔咧敿兩位咧討論的議題(關於李肇所謂的「語訛」)無相關,我保留 *一下。

言歸正傳,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于司空以樂曲有想夫憐,其名不雅,將改之,客有笑者曰:「南朝相府曾有瑞蓮,故歌相府蓮,自是後人語訛,相承不改耳。」

舊說,董仲舒墓門,人過皆下馬,故謂之下馬陵,後語訛為蝦

今荊襄人呼提為堤,晉絳人呼梭為莁,七戈反(案,「七戈反」是「莁」的讀音,斷句有誤)關中人呼稻為討、呼釜為付,皆訛謬所習,亦曰坊中語也。(楊家駱主編《新校唐國史補》世界,民8059)

這三條連做夥,計攏李肇認為是「語訛、訛謬」*兮。按照一般的漢學常識,阮認為未使解讀做「古全濁變讀送氣清音」,隨條仔看、憑頭來:

1.「想夫」敿「相府」

想,息兩切,心養上開三;相,息亮切,心漾去開三。攏是心紐、陽(養漾)韻,雙聲疊韻,聲、韻無爭差,不而過「想」是上聲,「相」是去聲,無同兮是聲調。

夫,甫無切,非虞平合三;府,方矩切,非麌上合三。攏是非紐、虞(麌遇)韻,雙聲疊韻,聲、韻無爭差,不而過「夫」是平聲,「府」是上聲,無同兮是聲調。

2.「下馬」敿「蝦䗫」

下,胡雅切,匣馬上開二;蝦,胡加切,匣麻平開二。攏是匣紐、麻(馬禡)韻,雙聲疊韻,聲、韻無爭差,不而過「下」是上聲,「蝦」是平聲,無同兮是聲調。(案,「下」因為是濁上,咱一般讀陽去,但是鹿港等在早是讀陽上,今仔嘛有人安呢讀)

馬,莫下切,明馬上開二;䗫,莫霞切,明麻平開二。攏是明紐、麻(馬禡)韻,雙聲疊韻,聲、韻無爭差,不而過「馬」是上聲,「䗫」是平聲,無同兮是聲調。(案,「䗫」即「蟆」的俗寫,《康熙字典》:「()《六書正譌》蝦蟆,字俗作䗫,非。」北一,民631024)

3.「提」敿「堤」

「提,堤」攏是一字多音,其中各有一個「是支切」,禪支平開三,毋管李肇怎讀,都是同音,未摕這講訛謬所習。

「提」另讀杜奚切,定齊平開四;「堤」佫有都奚切、都禮切兩讀。這三個音切攏屬齊(薺霽)疊韻,無sang5兮是聲母佮聲調。

「提」杜奚切、定母是濁母,「堤」都奚切、都禮切計攏端母是清聲母(非濁母)。照張光宇先生的講法是「古全濁變讀送氣清音」,意思毋著李肇in1端母讀送氣?

4.「梭」敿「莁」

梭,蘇禾切,心戈平合一;莁,七戈反,清戈平合一。蘇、清兩母計攏毋是「古全濁」聲母。

5.「稻」敿「討」

稻,徒晧切,定皓上開一;討,他浩切,透皓上開一。疊韻、同聲調,雄雄看 *起來,是濁母()讀清母(),但是這毋是咧講清濁、送氣無送氣的差異,阮的理由是:

李肇這六條所謂的「語訛、訛謬」,其他五條(包括下骹欲講的「呼釜為付」)無徦一條參清濁音變送氣無送氣有關係。阮的看法,李肇是咧講濁上的「稻」毋是參讀上聲的「討」共音調,因為in1彼個時陣,濁上著有讀做去聲。王力先生講白居易當時的聲調已經參《切韻》系統無kang5,濁上的字轉對去聲,伊講遠在第八世紀以前,這一種(濁上變去的)音變就已經完成了,佫舉韓愈《諱辯》的「杜、度」同音做證據(《漢語史稿(增訂本)》台灣翻印版,餘不詳:21194。特識:這本冊六、七年前箸舊書擔仔買 *兮,五百箍左右,夭壽貴;聽清華先講比今仔北京中華重排本的原版書加兩三倍)。《唐國史補》成書於西元806-820年之間、韓愈768-824、白居易772-846,時間點會合(e7 hah8)

其實按三國時代、西晉著有古全濁上聲讀去聲的現象(范新幹《東晉劉昌宗音研究》武漢崇文,2002286-299),但是唐朝嘛毋是講箸中唐、晚唐(比論李涪《刊誤》)才安呢,顏師古(581-645)注《漢書》的時嘛有古全濁上、去兩讀的計載。像講(讀變調)

(元封)五年冬……遂北至琅邪,並海,所過禮祠其名山大川。師古曰:「並讀曰傍。傍,依也,音步浪反。」(《武帝紀》啟業,民67196-197)

充國上狀曰:「臣聞……居民得並田作,不失農業,三也。師古曰:「並,且也,讀如本字,又音步浪反。」(《趙充國傳》,同上:2896-2898)

「並」訓「依」的時讀做「傍」,傍,《廣韻》蒲浪切,顏師古讀步浪反,計是並母。「並」若毋是訓「依」、做「且」解說的時,顏師古著毋是讀步浪反。

我所了解的範圍,顏注《漢書》有十幾個「並」*字讀步浪反,但是無記本字的音切;毋koh8會使確定伊「本字」的音切是並母迥韻上聲,因為《切韻》的抄本攏是安呢,無例外;阿箸《切韻》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選精確除削疎緩多所決定的顏之推,拄好是顏師古的阿公。阿進前的《玉篇》毗茗切,嘛是並母迥韻上聲,注意,「茗」是讀上聲。

所以「步浪切」參「並的本字」是雙聲(並母)疊韻(青迥徑),無sang5兮是「浪」是徑韻,去聲,阿「並的本字」是迥韻上聲。

6.「釜」敿「付」

釜,扶雨切,奉麌上合三;付,方遇切,非遇去合三。疊韻(虞麌遇),奉是濁聲母並的輕唇音,非是清聲母幫的輕唇音,看 *起來像有清濁的區別,佫拄好是按濁轉清,但是阮的看法嘛是聲調無kang5。恁一定會問講我頂頭寫李肇濁上的「稻」讀去聲,參讀上聲的「討」無kang5,所以認為是語訛;阿「釜」亦是濁上,照講嘛是讀去聲,安呢讀做去聲的「付」,聲調哪會無sang5?這著話頭長,我著無愛繵資料來源阿。

關鍵是「釜」無讀去聲,是按怎濁上無讀去聲 *咧?因為「釜」濁上的音切是後 *來的人定義兮,「釜」的本字是「鬴」,「鬴」从鬲甫聲,「甫」上古音是清母「幫」,北雜夷虜了後應該是清母「非」、毋是濁母「奉」,徦tan1足濟漢語方言猶讀陰上調,「輔」嘛共款、「翡」嘛共款。

小結:

李肇這六條,無徦一條是咧講「古全濁變讀送氣清音」。「提、堤」是定母參端母,在阮的了解,古音的構擬無人講端母讀做送氣;當然汝會使有無sang5的意見,只要汝有法度摕出人聽了會入耳的說詞。

「稻」是濁上,李肇讀去聲,所以認為讀上聲的「討」是語訛;偎(ui3)tsia5會使發見in1「定、透」無分清濁計發sang5聲,爭差毋知讀有送氣抑無。

台語一字多音的情形真濟,都maiN3講古全濁的同韻字啦,著是講同一字,嘛有分讀送氣佮無送氣;這原因嘛幾那款,有兮確實無法度提出合理的解說,是因為咱毋知、無讀 *著、或者知的人毋講、無in1認為適當的場合通發表、討論;mah4 koh8有兮是有根據 *,嘛無的確愛「聯繫地理演變類型」才會當「乍現曙光」。

「釜()」《玉篇》做「扶甫切」,一般是歸「並」母,準若這個音切毋是後人「增益」*兮、傳鈔亦無重𧸖,類似這款濁聲母字的聲符,是清聲母的字,可能嘛會使做冠學先講「三十六母是聲調與聲母同在的一套語音系統」的佐證,比論:杷、琶、憚、彈、掘、崛、樵、譙……。

11 則留言:

阿清 提到...

妙哉妙哉。
幫(付)與端(堤)同,皆非次清。又,周祖謨先生於下條尚云「(唐五代西北方音)全濁平聲字有讀為次清音的跡象,也很值得注意。」

Haiker 提到...

===「提」另讀杜奚切,定齊平開四;「堤」佫有都奚切、都禮切兩讀。這三個音切攏屬齊(薺霽)疊韻,無sang5兮是聲母佮聲調。===

那麼你覺得李肇說的語訛是哪個?或兩者皆是?

新鮮料理人 提到...

赫--先:
按呢讀起來著加真清楚,請教汝,古全濁國語平聲讀送氣仄聲不送氣,客話全部送氣,台灣話送氣不送氣無分平仄,有較亂,這敢毋是對無仝的所在傳承兮?
網志清華講周祖謨先生「很值得注意」的文章,我讀--過,這種太深兮無人教,我的程度看毋捌。若方便、袂傷麻煩,順便解釋--一下。
謝謝啦~

台灣赫宇 提到...

料理人:

1. 汝嘛巷仔內兮。古全濁台語的送氣抑無不分平仄,個人的看法是參「異讀、又音」共款,原因誠濟,歹講,語音層次是其中之一,但毋是全部。像講嘛有受周邊其他語言的影響,比論「佩服、玉珮」讀「phue3服、玉phue3」,無送氣變送氣,連調類都走精 *去,著是推行國語運動了後的新物種。阿「幫」母的「奔」過去咱攏唸phun1,今仔煞送氣變無送氣,讀pun1;「並」母的「抱」嘛共款,黃秋田著唸做「pho7」(「三國誌」http://www.youtube.com/watch?v=SnyT-sKxQ0U)。

照陳冠學先生的講法這寡濁母是清母的調母,清母有全清、次清,所以濁母著有送氣敿無送氣。比論「並」是「幫、滂」的陽調調母,「定」是「端、透」的陽調調母;所以台語「平piN5 / ping5」並母是幫母濁平、「彭phiN5 / phing5」並母是滂母濁平,「重ting5 / tiong5」定母是端母濁平、「重tang7 / toing7」定母是端母濁去(案,陳氏認為無濁上)、「蟲thang5 / thiong5」定母是透母濁平。

是按怎聲母有分送氣、無送氣,阿調母著濫鬥陣?陳 *先的解說是將就各無sang5的方音,比如並母的「同」*字,有人唸無送氣,像泉州讀t-、雙峰讀d-,有兮唸送氣,像西安、廣州讀th-。

陳 *先講像日本假名嘛有會使讀送氣佫無送氣 *兮,如「カキクケコ」,事實上是無法度分立,這著。

毋koh8對漢語方言來講,送氣抑無送氣是分立、有辨義作用,音位無同。陳 *先哪會安呢講,這點我想無,當然,猶有我未曉的所在,所致一直毋敢大聲揢人講伊的理論百分百無問題。

2. 周祖謨先生認為濁音字讀做送氣清音的跡象,是箸清華先提起的這段。

張光宇先生用兮頂段(李肇的話),是毋是為著欲遷就伊閩南語系源頭分別來自中原西部佮路過江東的理論,才硬摕這來鬥,我毋知,但這是一個毋著的證據。我佫講 *一個,西元三百年移民的語音咸in1本居地西元八百年佫北雜夷虜的語音敢會一致?若(naN2)像橋本萬太郎講 *兮的款,移民美國Los Angeles的日本人比東京講的日本話佫較存古,才外久?汝看咱「佩」變讀phue3、「抱」變讀pau7都無幾年。

對周 *先生講這十個字例著(是)「濁音字開始有讀為送氣清音的跡象」,這我所保留,保留亦是我本身的功力淺。伊全文的意思是我個人的土想,減采會解讀錯誤。總是,我有筆記,「順便解釋一下」未開外濟時間,我樂意;不而過毋是咧「教」,是欲「討教」。有佗位走閃、爭差,勞煩恁拆白唱(tshiang3)。

新鮮料理人 提到...

赫--先:
多謝你,予我的批我認真看足濟遍,已經一个月--囉,因為我程度無夠,有兮實在看無,先請教你一个問題。顏注「懷慓音頻妙反,又匹妙反」,佮周教授的講法,敢有衝突?
又,「思」會使讀做「四」,《爾雅‧釋詁》:悠,傷,憂,思也;懷,惟,慮,願,念,惄,思也。先兮認為前面的思以及後面的思,有相仝嗎?

dongxie 提到...

吾人對此亦想了解,可補送mail否?信箱地址照舊。

RORO 提到...

☆版主
選擇題
台語「包準」是指
(A)百發百中
(B)可以替代
(C)保證可以
(D)一定猜對

晃司 提到...

有一說,釜與父都扶雨切,奉母,因迴避跟父同音,所以把聲母改成非或敷。奉濁上變去讀fù,釜變清母讀fǔ。

台灣赫宇 提到...

晃司:

先做回覆,siri7 tih9,平山久雄教授pat4安呢講 *過,不而過個人認為無啥一定,比論潮州話,「腐(豆腐)」陽上讀陽去,但「輔、父(父親)」計保留讀陽上(「釜」*字我毋知,身軀邊的參考書攏無收這字);泉州「腐」有上(腐敗)、去(豆腐)二讀,連台語嘛共款,是用法無同,佮避諱無關。 我的粗想,像「天、皇、帝」這寡字都無咧避諱改音,「父」哪會較特別? 「釜」嘛寫做是「鬴」,「鬴、輔」甫聲,「腐」是府聲,「甫、府」上古音是清母「幫」,讀陰上是常例 ── 準當時的音調有分陰陽。 事實上照諸多學者的研究,唐時「非、奉」兩母有爭差,比如王力先生的擬音,前者是﹝p﹞後者是﹝b﹞(《漢語語音史》);當時的關中人亦同款「非、奉」有別,比如儲泰松先生的構擬,前者是﹝pf﹞後者是﹝bv﹞(《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 這代表當時的關中音「釜、付」兩字攏計讀「非」紐的音,顯然是聲調聲調無對同,「釜」讀陰上聲「付」讀陽去聲(李肇的年代已經有分陰陽調,差不多著是箸平山教授「日僧《悉曇藏》裏關於唐代聲調的記載」所講「新來二家」的調類),這是我的看法。

題外話,平山教授的文章內容精博,定定(tiaN7 tiaN7,台灣國語「時常」的意思)與人有真大的啟發,這是指我看有兮的部分,讀未曉的我毋敢講。 教授《昆明為什麼不讀Gunming?》這篇文,徵引舉證的範圍誠闊,看khiai9(「khiai9」是「起來」的連讀,讀輕聲,「看」免變調)面面俱到,不過內面有一寡所在,我仙想著想無,拍算(tsia5是國語「可能、或許、大概」的意思)我別(pat4)傷少、想傷濟。 比論,伊講「昆明」的「昆」為欲避免敿(kiau1,國語「跟、和」的意思)同小韻的「㡓(褌)」共音,所以改讀「khun1」。 廈門「褌、軍、君」攏讀「kun1」,「定軍山、勇冠三軍」並未讀「定khun1山、勇冠三khun1」,「李老君、孟嘗君」亦未講「李老khun1、孟嘗khun1」,哪會「釜、腐、輔」參華語共款會避諱、「軍、君」kan2著無差(「kan2著……」,國語「怎麼就……」的意思,tsia5「著」愛變調)? 又如,教授講「昆」《廣韻》「古渾切」,按規律是讀「kun1」,避諱的關係才改讀參「苦昆切」的「坤」共款唸做「khun1」。 阿「古俄切」的「柯」、「古猛切」的「礦」*咧?毋止華語,台語文讀嘛是發「kh-」,其他如廈門話(閩南)、上海話(吳)、梅州話(客)嘛有相同的情形,這敢uan1 naNh8(國語「也是」的意思)亦有避諱的問題?

平山教授1992,《中国語における避諱改詞と避諱改音》,這篇論文汝若有,敢(kam2,tsia5是國語「能不能、是否」的意思)會使mail一份與我(尾字隨前變調,讀「hoo33 gua33」)?寄來新的信箱。

阿清 提到...

據張曉山《新潮汕字典》,豆腐皮、豆腐乳的腐:陽去;輔導、輔助的輔:陽上;父親的父,陽上;釜[鬴]:陰上。 而軍隊的軍、褌(無詞例)讀kung1;昆蟲的昆、崑崙的崑都讀khung1,看來確與避諱無關。

台灣赫宇 提到...

清華先:

多謝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