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台語「龜」哪會讀 ku1

[未刊稿]

有學者安呢講:
「龜」閩南音 ku,也屬特殊之例。如從吳語「支微入魚」的現象去看,並不難理解。所謂的「支微入魚」是說止攝合口三等唸同魚韻,也就是康熙《嘉定縣志》「歸、龜呼為居,晷、鬼呼為舉」的語音現象。閩南音「龜」為 ku 可能來自吳語今音 tɕy 的前身 ky。閩南音沒有撮口呼,把撮口呼轉讀為合口呼。
(張光宇《臺灣閩南語辭典‧序》,民90,五南:4)


個人有無共款的看法,閩南音 (案,所謂「閩南音」涵蓋的範圍傷闊,我毋別,限於能力,以下我改用較會曉的台灣話,簡稱「台語」)「龜」讀 ku1 參吳語「支微入魚」並無關係,嘛毋是來自吳語今音 tɕy 的前身 ky,理由是:

A. 所謂的「支微入魚」著是中古漢語「止」攝的合三字,漢語方言揢國語的 uei (ㄨㄟ) 韻派入 y ();這箸漢語方言內底,並毋是 kan1 naN7 吳語才有的現象。

蘇州 (吳語)「止合三」讀 y 的字,像「支」韻的「嘴、吹、虧、跪、喂」,「脂」韻的「穗、槌、錘、墜、水、龜、櫃」,「微」韻的「歸、鬼、貴、緯、圍」,除了「龜」-字以外,台語毋管文白,無徦一字讀 u。包括參「龜」的聲紐共屬「見」系的「虧 (溪)、跪 (群)、櫃 (群)、歸 (見)、鬼 (見)、貴 (見)」。

台語有影無撮口呼,但是有撮口呼的福州、莆田、永安「龜」講 kui1,毋是講 ky1。
(中嶋幹起《福建漢語方言基礎語彙集》東京外国語大学,1979:22)


B. 台語「龜」讀 ku1 毋是特例,亦無啥麼通 (thang1) 歹理解。

「龜」漢語上古音是「之」部,同韻的「牛、丘、邱、有、久、婦、負、富、舊、龜、侮、拇」等;這寡字台語徦 taN1 猶攏讀 u,參吳語無啥治代 -啦。

台語敿「龜」同韻讀 u 的字,古早的吳語可能嘛讀 u,這按日譯吳音著看會出 -來,「丘、久」ク,「有」ウ,「牛、舊」グ,「婦」ブ,「富」フ
…… 攏是讀 u。但是「龜」-字是キ,讀 i 的音,孤 ta1 箸「龜茲」的時,著翻做ク讀 u。

我抄一段周振鶴先生寫 -兮:

歷史上最早給龜茲注音的是應劭,他在《漢書‧地理志》龜茲縣下注:龜茲音丘慈。應劭是東漢人。五百年後,中唐的李賢注《後漢書‧西域傳》云:龜茲讀曰丘慈。

龜茲此名只是當地發音的記錄。

漢代龜茲國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國都延城即今庫車縣治。唐代龜茲鎮、龜茲都督府和安西都護府也在今庫車縣。因此庫車的讀音應與龜茲相關聯。庫車的當地讀音是 ku qia,如果再往前回溯,該地在元代叫做苦叉,其今音 ku cha 與庫車極相似。因而我們可以推想:龜茲,就是丘慈的讀音應與庫車相去不遠。至少龜和丘的讀法應做 ku,而不是 qiu。這個推想還可以從方言得到證明。在閩南方言中,丘正讀做 ku,而龜讀做 gu,與庫車的庫同音或相近
……
(周振鶴《隨無涯之旅》北京三聯,2003:293-295)

1. 所以咱嘛會使推測,準「日譯吳音」是六朝的中古吳音,安呢當時的吳語「龜」是讀 ki 抑 khi,但共「見」紐的「久」是讀 ku 抑 khu,無同。

這說明兩項代誌,準若毋是班固、應劭的語音系統參吳語無 sang5,著是六朝的吳語已經將上古漢語的「之」部分化做讀 i 的韻部。毋管佗一個原因,台語「龜」參漢代的讀法共款或者相近,上少是計讀 u,這參吳語有啥關係?因為人自本著是讀 u,阿無是讀啥?證據 -咧?

2. 當然,嘛會使證明毋是張光宇先生所講的「支微入魚」,因為時間點未合 (hah)。

阿嘛有其他的學者主張蘇州 (吳語) 這種「止」攝合三的白讀 uei
ui y 音變的時間,絕對比「支脂微」的合流佫較晏。
(案,「支脂微」有人講可能箸中唐的時,有的所在著已經合流,雖然禮部取士毋 pat4 揢「微」韻併入「脂」韻。
抑是講「支脂之」同用,「微」獨用。這是符合隋唐韻部的實際情況。
或者講隋 ── 唐的「脂微」兩部,到晚唐合併為一部。)

C. 著 mai3 講徦漢代去,《廣韻》「龜」有居求 (尤) 、居追 (脂)、居危 (支) 三個音切。

居追 (脂)、居危 (支) 台語計讀 kui1,這個讀音用了較少,啥「蟬腹龜腸、龜年鶴壽、援鱉失龜」都攏毋 pat4 聽著-啊;今仔大概 tshun1 一個歹聽話「烏龜 (oo1 kui1)」。

居求切,見尤平開三,「見」紐台語讀 k-,比如「高、見、規、矩、隔、間」;中古漢語「尤有宥」韻開三字唸 -u,箸台語算是常例,像「丘、舊、有、牛、久」,這寡字參「龜」共款,箸上古漢語計是同韻,屬「之」部;「見」清母,「求」平聲,台語讀陰平。「龜」讀 ku1,聲、韻、調計合對應。 阿吳語 -咧,除去「龜」讀 y (日譯吳音 i) ,其他兮嘛攏毋是讀 u (日譯吳音 u)。真清楚嘛,in1 參台語的讀法根本著風馬牛。


台語「龜」讀 u,上自上古韻部,經過漢、唐,一直 kau3 徦《廣韻》,攏會當 (tang3) 看著事例,何必著去揢硬 kang7 櫼 (tsiN1) 一個「可能」的「特殊之例」?

D. 啥人知影吳語「支微入魚」的時,「魚」的音值是啥?

照王力先生的講法,「模魚虞」分做 u、y 的音變上晏是箸16世紀,大概是明朝中葉。王氏認為元代「魚模」毋是讀 y,原因是 y 無可能咸 u 押韻;伊講,無,看現代曲藝的十三轍,y 歸衣期,不歸姑蘇,著知。

準若王、張兩位先生講 -兮攏有正確:

1. 台語「龜」讀 u,毋著是明朝中葉以後的代誌囉?這著有毋著 -啊。

因為張氏講這是「永嘉之亂、兩京傾覆」閩南先民南下「『路過』江東太湖流域」的時,「碩果僅存的幾件樣品」之一。

2.「魚」韻目前台語有「i (偏漳)、u (偏廈)、ir (偏泉)」3款讀法,是按怎吳語讀 y 的「龜」未變做 i 抑 ir。阿敢會是廈門人先學吳語,漳、泉人才綴廈門人講「ku」?這敢講會通 (thong1)?

3. 有學者認為「龜」的共同閩南語古音是 *ɨ,這類字的韻讀,漳州都讀做 u;泉州的同安方言則運作 *ɨ → u 的規律,變做 u,咸漳音一致 。

亦嘛有學者主張講漢語上古「之」部讀做高後平唇元音 ɯ,進前一步著是 i,喙小圓 (uan5) 一下著是 u,「i ─ ɯ ─ u」共是高元音,互相之間容易轉化。

這兩種說法,毋管著 -無,上少 in1 有揢 in1 的理由寫 -出來,個人認為安呢會較有說服力。

E. 古冊的聲訓,台語「龜」參「舊、久」音近,「舊、久」台語話音「ku7、ku2」,「龜」話音講「ku1」:

1.《說文》:「龜,舊也」,段注:「此以㬪 (案,疊) 韵爲訓。門聞,戶護之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2006:678)

2.《白虎通‧卷三》,「蓍龜」條:「龜之為言久也」。(《諸子薈要》廣文,1981:103)

照《簡明吳方言詞典》,「龜」讀「kue (文)、tɕy (白)」,「舊」讀「dʑiɤ」,「久」讀「tɕiɤ」 (閔家驥等,上海辭書,1991:404、409) 。台語、日譯吳音計攏讀 -u,我嘛會使講,這幾字的讀音,「可能」古早台語佮古早吳語是共一個源頭 e5;參國語的「衣、醫、包、胞、幫、邦
……」相 sang5,講 siang5「來自」siang5 的前身,敢未傷免強?

附記:

這篇文章本來是我的學弟 N君箸幾仔年前用華語寫-兮,題名號做「從幾個『可能』和『似乎』談到『應無疑義』」,是針對張光宇先生箸《臺灣閩南語辭典》所寫的序文,內底部分的內容,提出無共款的看法。

我 pat4 參照伊草稿的資料,箸福建的網路語文論談發帖佮做回應。彼個中間熟似未少網友,包括後-來我紹介與 N的 J君。當時 J有建議 N緊揢這篇文章定稿,不過因為 N都合上未拄好,in1 著叫我揢改做台文、做寡修改,若會使收囥咧我的 blog,敿其他的網友共同探討,安呢佫較好。


我有答應 -in1,所以箸 2007 的時,有準備欲寫一寡補充,亦將「前言」下箸我舊的 blog 頂頭,按算欲做分七擺改寫。

不而過我這囉一晃 (huaN2) 過三冬,佫晃一世人,大水流破布的個性,一個 khua3 著三、四年。另外猶有一篇亦是 N寫的「簡評《唐朝的官話研究(1)》」,共款的情形,誠害。

頂禮拜五暗,N箸僑居地拍電話與我,講伊真「不滿」。無法度的度,我只好「急就章」,先揢安搭 (an1 tah4) 一下,這篇箸伊原文的小標題號做「第一個『可能』」

有影無彼囉鼎毋通允人煠彼囉牛卵 (lan7),古早人講了真著;允 -人較慘欠 -人,實在是咧加揭枷 (ke1 giah8 ke5) –兮。

這個テーマ到底會佫寫外濟、寫外久,我今仔攏無按算,亦無把握;因為 N伊原稿提出的問題,有的我嘛著愛佫問伊才會曉-得。

總是,上起碼我會佫揢伊的第二個『可能』」 ──「油炸粿」的資料重 khing5 -一擺。

這款應卯的 khang1 khe3 我真 tsiap8,hi1 hi1 戽戽 -咧著準過,是「破爛骨」唯一的好處。雖然寫了無理想,減采引用資料記了嘛無外完整,甚至有失覺察,這我攏會當 (tang3)「自恕」。因為咧趕嘛,阿我這是筆記,抑毋是考券,構はない -啦。

準若有才調攏寫完,我會詳細佫巡過,將引用的材料,參原文斟酌對校,並注明出處。當然,平常時仔若有拄陣,我嘛會 naN2 改 naN2 補正。阿若有人有趣味,欲插一-骹,是好是 bai2 我計歡迎。對我寫的內容,準若無了解、有疑問,欲辯難、thut4 thau3,都計OK。

N原稿的「前言」參「結語」是:

前言
張光宇在《臺灣閩南語辭典》的序文裏,舉了一些閩南語的特色,和比較罕見於其他方言的樣品作例子,形容“閩南話是一座漢語史博物館。”張氏的詮釋有不少獨特之處,讓我感到興趣的是他的論述中,用了「可能」、「似乎」等不確定的爬疏、考釋作為印證的部分。或許張氏這篇文章只為某些特定的讀者而寫的,有的地方過於疏略語焉不詳。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張氏「不確定」而且跟我的看法有不一致的地方,我們期盼諸方家先進的指正。

結語
個人不反對任何論述裏頭使用類似「可能」、「也許」等沒有確定的字眼,也不懷疑閩南話摻有其他語言的成分。只是我們沒有能力了解張先生對於上面各項說法的理 / 立論基礎,而以一般的看法與經驗提出個人意見。

我們可以感受到張先生是博聞多學所知繁富的,但在這篇序文裏,給我們的印象是被某種思維定式 (mind-set) 框住了。這個框框是不是“閩南話是一座漢語史博物館”我們不清楚。

張先生對於許多引證的甄別、取捨,用例考釋的敘述,多扼要到讓人不知所云。除了前述,其他如:山東牟平方言「痣」既然唸 ki,為什麼要寫做 ci;為何閩南話山咸兩攝三四等的鼻化元音是連繫吳閩方言關係的一環,其他有鼻化元音非山咸兩攝三四等字、以及其他有鼻化元音方言的關係又怎麼「連繫」;「石」唸 siah〜sia 有什麼證據來自河南,這就是「益石合流」嗎?

為了把閩南方言形塑成“漢語史博物館”,給人有一種撿到籃子就是菜的感覺,撿不起來的就是“「母土」的方言丕變 …… 孤臣孽子到了新地又南染吳越”;這樣的繫聯方式,反而讓閩南方言像是「沒有主題的漢語史博物館」,或者說是一座「大雜院」來得更恰當。

張先生的倡言,肯定是有令人深思的讜論,可是沒講清楚說明白,總難免叫人認為「比較」多成了「比附」,只有臆測無法證實,這麼一來不就太可惜了嗎?


2007將「前言」PO 箸舊 blog 的時,有寫一寡注腳,其中有一條講:
所謂「某些特定的讀者」,我的看法包括:(1) 水準有夠看別 -兮,(2) 看無跳過去 -兮,(3) 看法一致 -兮。(4) 路線同樣正確 -兮
…… 等等。

11 則留言:

新鮮料理人 提到...

版主
看起來很簡單,讀起來很吃力
偶再多讀幾次
a. t̍y,*̍,高後平唇元音̍
看無,用約的,敢有補救的辦法
b.建議
t̍y,*̍,高後平唇元音̍,ku qia,ku cha等
另用注音符號標示會較清楚
c. (張光宇《臺灣閩南語辭典‧序》,民90,五南:4)
(中嶋幹起《福建漢語方言基礎語彙集》東京外国大学,1979:22)
(周振鶴《隨無涯之旅》北京三聯,2003:293-295)
有注出處

1.「支脂微」有人講
1.抑是講「支脂之」同用,
1.或者講隋 ── 唐的「脂微」
1.照王力先生的講法
1.有學者認為「龜」的共同閩南語古音是
1.亦嘛有學者主張講漢語上古「之」部
這是誰講的,在哪裡講的,怎都不加注

dongxie 提到...

高難度挑戰

小明 提到...

古漢語不是用韻書的切音來標示,韻書標的是讀書音,不是語音(白話音)。就是因為古漢語有一字多音的問題,才會有韻書制定標準音的出現。
台語用字很簡單,但若用韻書來切音,就會像推薦用字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想知道台語字的規則,去找一本<講臺語其實不難>的書,第八頁開始是用字規則,根本不須要韻書,字的對映關係就在裏面。
很多臺語發音,目前都走調了,當然找不到字,但您看完明代話本三言二拍,就可印證<講臺語其實不難>的規則。

他K 提到...

董教授的辭典我買了好幾年,經常使用,張光宇教授的序也讀過好幾次,從那裡吸收了很多知識。可是據你所認同本文(台語「龜」哪會讀 ku1)原作說的,應該還有許多問題才對。如果你們沒有披露,也不曉得是張教授序文有問題還是你們誤解了。就好像「山東牟平方言“痣”既然唸 ki,為什麼要寫做 ci」,會不會是他們ki,ci音位相同,只是音標跟一般的不一樣,就如同我們tsh有人用c、chh一樣。因為個人的程度不高,希望你們可以說清楚,讓網友們多瞭解一些。雖然你們寫了本文,也斷斷續續地說了一下古全濁,可是太少,會不會以偏概全呢,照你們的說法,張序的問題應該不少。老實說,序文我只能全盤接受,因為沒有能力分辨。再請教你一個,閩南話山咸兩攝三四等的鼻化元音是連繫吳閩方言關係的一環,這是在說什麼?請幫忙解惑,謝謝你。

台灣赫宇 提到...

他K:

先簡單回覆汝「痣」敿「閩南話山咸兩攝三四等」的問題。其他兮,除非我進前PO文相關這部分以外,tshun1兮著請暫時baiN2佫問矣。理由是:(1)對張序的論述,阮確實有未少無sang5的看法,但是並無按算攏欲PO文,所以乾若有筆記。(2)有兮毋是三兩句話著交代會過 *兮。總 *是,加少我會摕幾項仔出來整理,都合若有拄好,我會囥咧blog,有興趣才鬥陣來討論。

1. 張教授的意思是閩南話系的種古漢語「章」鈕的「痣」參牟平共款計是發舌根音。但牟平方言的「ki、ci」毋是共一個音位,怹的音系有「k-」的聲母。
中古漢語「見」紐細音的「街、家、極 ……」佮洪音的「夠、幹、逛」無共款。汝去http://v.iqilu.com/2012/10/30/3827718.shtml聽 *一下,同系列的視頻幾那te3。

2. 所謂「閩南話山咸兩攝三四等的鼻化元音」,主要是咧講「元音」毋是「鼻化」。

比如張文的例字「見」,咱tsia5話音講 [kĩ],元音是 [i];張教授認為上海話講 [tɕi],元音抑是 [i],伊是安呢咧聯繫 *兮。毋佫雙峰話咸咱共款,「見」亦講 [kĩ],雙峰話是湘語,毋是吳語。

佫再講,蘇州「見」的今音是 [tɕiɪ],但較早是唸 [tɕiE] (照丁邦新教授的推估,大約是100年前的蘇州話),敿今仔崇明話講 [tɕie],元音計毋是 [i]。

我抄一段丁教授《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內底的話與汝參 / 思考:「《字彙》的-iE《方言志》作-iɪ。《字彙》-iE韻的字如邊piE、偏p,iE、棉miE、類tiE、天t,iE、田diE等字,大體都是從山咸兩攝三四等來的。這些字《方言志》都作-iɪ,沒有音類不同。相信在《字彙》的時代這些字都能夠跟-E、-uE兩韻的字押韻,到《方言志》就不行了。」

頂頭的《字彙》指陸基《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彙》,成書於1925,丁氏認為陸基40歲母語已經定型,故本書應為1902時的蘇州音。《方言志》指葉祥苓先生1998年《蘇州方言志》的蘇州音。

3. 我想欲講一個題外話,「前修未密」毋的確著是「前修」的毋著,可能嘛因為怹有真濟客觀的條件侷限,比論怹咧寫文的時,有的資料ia2未與人發見抑提出。咱今仔有法度了解hah4濟,一大部分嘛是拜現代科技之賜,毋是咱較𠢕,古早哪有網路資料通查?當然,阮的理解嘛無一定完全正確 *兮,這點阮有自知之明。

台語與佛典 提到...

龜讀「ku1」,可以和灰讀「hu1」,推讀「tu1」,一起考量。
骨灰「kuk-thau5-hu1」,鋸屑灰「ki3-su3-hu1」,火灰「hue2-hu1」。

推來推去「tu1-lai5-tu1-khi3」。

台灣赫宇 提到...

Ken Yifertw:

「龜、灰」讀「ku1、hu1」佮「推」讀「tu1」應該是是兩種概念。

「龜、灰」中古漢語分屬無sang5的韻類,但上古音計是「之」部。「龜、灰」咱會使唸「-u」,是上古音「之」部的字有真濟咱話音攏讀「-u」,比論「久、丘、有、婦、母、侮」等等,這寡字參「龜、灰」箸中古漢語著無定著ia2屬共一個韻類。

「推」中古漢語是「灰」韻,中古漢語「灰」韻,上古漢語屬「微」部,我的了解,上古漢語「微」部的字,咱今仔有唸「-er (回、火),-e (火、推),-ue (推、尾),-i (機、希),-ui (水、雷),-ai (哀、凱),-uai (乖、淮)」,無唸「-u」的字例。中古漢語「灰 (賄隊)」韻照林金鈔先生的講法,咱有唸「-e (推、灰),-ue (背、盔),-ai (內),-uai (槐),-ui (雷、碎),-m (媒、莓)」,這是廈門音,無分文白,應該會使添一個偏泉腔的「-er」,著是無唸「-u」的字。

「龜、灰」的「-u」是上古音,「灰、推」是啥時陣才合流無重要,但是會使肯定的是「灰」按「之」部分化的時,著咸「久、丘、有、婦、母、侮」等無共音韻矣。當然,「推」綴「灰」唸「-u」著無合理。

我箸「顛覆南管?」挑意故用一個「推」,佫再寫一個案語:

(推) 這字講會使唸「tu1」,若安呢,「灰」嘛會使讀「hu1」,哪著另外寫做「烌」?「推、灰」攏是中古漢語「灰」韻合口一等字

這是有原因兮,有辭典既然揢「tu1風擋雨」的「tu1」寫做「推」,但是「火hu1」卻去選一個「吳俗謂灰為烌」的「烌」,佫講一般「常寫作『灰』字」,實際上這部辭典的主編過去著是用「灰」。

另外,「鋸屑」應該是講「鋸sut4」,我看過的字書、辭典,「屑」無人唸做「su3」。

dongxie 提到...

張教授之主旨乃在敘述「痣」於牟平與見母字同做c-,這一點是跟閩南語一樣的,閩南語「痣」念ki應是源於西晉末年的中原東部。

台灣赫宇 提到...

dongxie:

是,所以我與他K的回覆參《牟平方言「痣」毋是唸「ki」》內底,攏是咧講牟平﹝c-﹞的發音毋是﹝k-﹞、牟平話的﹝ci、ki﹞完全是兩回事,並無講中古漢語「見」紐今仔「牟平話」無唸﹝c-﹞。我針對的是張光宇先生「山東牟平方言 (痣唸ki,寫做ci)」,阮認為伊這句話有問題。

雖然我亦同意汝講 *兮,張教授摕牟平「痣」參部分「見」紐的字發﹝c-﹞、阿咱攏發﹝k-﹞,來證明伊主張兮的閩南語系有一部分來自西晉末年的中原東部。不而過,準若無其他的事證或事例,乾若因為牟平「痣」參部分「見」紐的字發﹝c-﹞這個原因,阮的看法嘛是「未必」。

「未必」的理由之一是「痣」*字參部分「見」紐的字發共 (kang7) 聲母 *兮,著毋是牟平方言才有的現象。比論溫州話,「章﹝tɕi﹞、昌﹝tɕhi﹞」著咸「見﹝tɕi﹞、溪﹝tɕhɿ﹞相sang5,計唸﹝tɕ-﹞;中古漢語「照」組的「痣、脂 ……」參「見」鈕的「基、寄 ……」攏唸﹝tsɿ﹞,阿怹「照」組字唸﹝ts-﹞兮,亦並無限定是「止」韻 / 攝的字;像「汁 (緝韻深攝),職 (職韻曾攝),製 (祭韻蟹攝)。

他K 提到...

1.等了3年,油條還沒下鍋?嘿嘿

2.有些達人認為(khah)用(卡)較為理想,如(比較卡理想),用(比較較理想就)容易搞混。

版主都用(較),難道上說不合理嗎?

謝謝

台灣赫宇 提到...

他K:

1. 傷大鼎, 另閒我倒寡掉才來PO。

2. 毋是「合理」佮「無合理」的問題,看汝思考的角度。若我頭殼的capacity有限,無才調想hiah4濟。

下骹這段話汝若看無,麻煩汝替我改卡「合理」咧:

「下禮拜我欲去教教徒唸聖詩、問問題,是牧師的交代,我敢敢無答應?當然未使延延。 因為頭一擺接接,有一點仔緊張,著先咸in1開講講笑話,小輕鬆 *一下。」